棰策的意思、棰策的详细解释
棰策的解释
鞭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棰策之威,衔橛之备,虽 造父 不能以服马。”棰,一本作“ 捶 ”。
箠策:赶马的鞭杖。《淮南子·原道训》:“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术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衰制》:“夫法令者,人君之衔轡箠策也,而民者,君之舆马也。”
词语分解
- 棰的解释 棰 í 短木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用棍子打,杖刑:“笞棰暴国,齐一天下”。 鞭子,鞭打:“士以马棰击亭长”。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策的解释 策 è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策马。鞭策。 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网络扩展解释
“棰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chuí cè,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棰”指鞭子,“策”指鞭策或激励,合起来字面意思是用鞭子抽打牲口,比喻通过严厉的手段教育或管理他人,以达到督促改进或进步的目的。
详细解释
-
词义分解:
- 棰:古代竹制或木制的鞭子,主要用于驱赶牲畜。
- 策:原指带有尖刺的马鞭(如《考工记·舟人》中记载“策半之”),后引申为用鞭子驱赶的动作,也代指激励手段。
-
比喻延伸:
强调通过严格甚至苛刻的方式促使他人行动或改正错误,常见于教育、管理等场景。例如:“管理者若只知棰策,忽视沟通,易使团队失去凝聚力。”
使用建议
- 适用场景:描述高压教育、军事化管理等情境。
- 注意事项:现代语境中需注意分寸,过度“棰策”可能适得其反,需结合鼓励与引导。
来源说明
该成语未明确见于古籍,但“策”作为马鞭的用法在《礼记》《左传》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棰策(cuī cè)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用棍子或者鞭子等器具进行教训或惩罚。下面我给你提供一些关于棰策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棰策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策(cè),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字:
棰策是一个传统的汉字,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体字中,棰策的写法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棰策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它的字形结构与现代汉字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因犯了错误而受到了棰策。
2. 为了教育孩子,有时候需要进行棰策。
组词:
衣棰、棰刑、棰责、棰役等。
近义词:
笞责、鞭挞、鞭笞、体罚。
反义词:
褒奖、表扬、嘉奖。
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到你!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