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rop of a bird]∶嗉囊
(2) [wine pot]∶盛酒的器皿
(1).即嗉囊。如:鸡嗉子。
(2).方言。指装酒锡制或瓷质的器皿,瓶状,底大,颈细长。
“嗉子”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鸟类消化器官(嗉囊)
指鸟类食管后段暂时贮存食物的膨大部分,如鸡、鸽子等禽类特有的结构。例如:“鸡嗉子鼓鼓的,说明它刚吃了不少食物。”
方言中的酒器
在部分方言中,特指一种底大颈细的盛酒容器,通常为锡制或瓷质。例如:“他拿起桌上的嗉子,给客人倒了一盅酒。”
其他说明
《嗉子》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粮食饱满、充实的样子。它可以代指谷子、米饭、稻谷等主要粮食种类。
《嗉子》的拆分部首是“口”,它以“口”字旁作为部首。它的笔画数是17画。
《嗉子》一词起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于《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它指的是“满口吃饱”的形象,后来也被引申为“满满的、充实的”的意思。
《嗉子》的繁体字写作「嗉子」,在繁体字体系中保留了原来的意义和音韵,并未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嗉子」的字形和现代略有差异。它的部首写作「口」,字形更加繁复。然而,随着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化,现代汉字的写法已经成为主流。
1. 他抓了一把米饭放进嗉子里。
2. 这个盛满谷子的嗉子是他们一年辛勤耕种的成果。
1. 谷嗉:指饼干等食品。
2. 嗉谷:指贮存的谷物或大量粮食。
1. 丰满:形容充实、饱满的状态。
2. 饱满:形容完全填满的状态。
1. 空空如也:形容空虚、缺乏的状态。
2. 瘪瘪的:形容干瘪、缩小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