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儆动的意思、儆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儆动的解释

(1).谓戒惧不安。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洪范》五福独不言贵者,贵近於高危。福之自至犹儆动,奈何枉道邀之。”

(2).打动;引动。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南北朝乐歌中的歌谣》:“ 黄 诗注又云:‘田野踏歌者……其尾腔曰“娘来里,妈来里”,曰“小篮弟”,曰“娘十几”,皆男女儆动之词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儆动”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儆”和“动”两部分构成。“儆”通“警”,本义为警戒、告诫,例如《尚书·大禹谟》中“儆戒无虞”即强调以警戒消除忧患;“动”指行为或引发变化,如《论语》中“动容貌斯远暴慢”描述仪态动作的影响。两字组合后,“儆动”表示通过警示或威慑使人产生行为或心理上的反应,例如“严明法纪以儆动四方”。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中被收录为古语词,释义为“以警戒促发行动”,常用于历史文献或法律文书中。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例如“儆动不法之徒”强调通过惩戒震慑违法行为。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其词性为动词,搭配对象多与群体或社会现象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儆动”属于低频词,现代口语中常以“警示”“震慑”等词替代。其权威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中“立威儆动,不可偏废”的表述,体现古代政治治理中的威慑策略。

网络扩展解释

“儆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综合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个义项:

1.戒惧不安(核心含义)

2.打动、引动(引申义)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权威辨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茇葀保险基金牀筵纯固春去夏来颠掉调虚嚣彫啄多尔衮范成大凡韵風流調法伏低涪翁刚躁格韵恭虔豪异鹤归华表黄金骨火炮假冲贾袖传香节宣金祇柩车聚结开晓愧羞嬾惰骊羊赂门卤剽麻团面饼泯化靡它木偶南琛尼山辔勒姘识緁猎遒鍊戎葵丧精三宗商声诗婢式谷十指涚齐琐脞外钱无尘衣诬谬乌焉响玉卸磨杀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