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2).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
(3).指十个足趾。详“ 十指仓 ”。
(4).十个要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十指”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十个手指
本义指人的双手共有十个手指,如《荀子·强国》中提到“十指不辞断”,强调手指的重要性。该用法常见于古籍,现代多用于比喻事物间紧密关联(如“十指连心”)。
借指双手
引申为双手的代称,例如《资治通鉴》记载后唐庄宗自称“于十指上得天下”,强调亲手打拼的艰辛。
十个足趾
部分典籍扩展指十个脚趾,但需结合“十指仓”等特定词条理解。
十个要旨
汉代董仲舒曾用“十指”概括《春秋》的核心思想,象征条理分明的要点。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典》《资治通鉴》等原文,或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义。
《十指》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手指。它指的是人体手掌上的五根长而细的肢体,用于触摸、抓取和操作。
《十指》的部首是手部分,它是由“⺅”(丶)和“⺘”(十)组成的。
这个字共有6笔,按顺序书写的笔画依次为:“横”、“横”、“竖”、“钩”、“撇”、“横”。
《十指》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在古代的《说文解字》中有明确的记载并使用。
《十指》的繁体字为「十指」,字形保持一致,只是书写形式稍有变化。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十指的书写方式与现代基本相同,只是书写的风格和形态有所不同。
1. 他用十指灵巧地弹奏钢琴。
2. 妈妈用十指细心地给我编发辫子。
组词:十指紧扣、十指轻柔、十指相扣。
近义词:五指、手指。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