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恭虔的意思、恭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恭虔的解释

恭敬虔诚。《旧唐书·文宗纪》:“朕嗣膺寳位,十有三年,常剋己以恭虔,每推诚於众庶。” 宋 范仲淹 《晋祠泉》诗:“此异孰可穷,观者增恭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恭虔"是由"恭"与"虔"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恭敬虔诚",形容人在礼仪活动中表现出的庄重态度与内心真挚的敬仰。具体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构成 "恭"字本义为双手捧玉的祭祀姿态,《说文解字》释作"肃也",特指仪态端敬;"虔"字从虍从文,《尔雅》注为"敬也",强调发自内心的诚敬。二字组合后形成递进关系,既包含外在仪态的庄重,又蕴含内在精神的专注。

二、语用特征 该词多用于宗教祭祀或重要仪典场景,如《宋史·乐志》载"天子恭虔,神罔怨恫",展现帝王祭天时的肃穆心境。在当代语境中,词义延伸至对传统文化、道德准则的尊崇态度,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恭虔守礼"的用例。

三、文化内涵 儒家经典《礼记·曲礼》强调"毋不敬"的伦理要求,"恭虔"正是这种礼教精神的具体实践,包含"敬天法祖"的伦理自觉与"慎终追远"的道德修养双重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将其列为传统礼仪文化核心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恭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恭敬虔诚,常用于形容态度或行为上的谦逊与真诚。该词由“恭”(肃敬、谦逊)和“虔”(虔诚、诚敬)组合而成,结构上“恭”为上下结构,下方是“⺗”而非“水”或“小”;“虔”为半包围结构。

  2. 出处与引用

    • 历史文献:最早见于《旧唐书·文宗纪》,文宗自述“常剋己以恭虔,每推诚於众庶”,体现克己奉公的虔诚态度。
    • 文学作品:宋代范仲淹在《晋祠泉》中以“观者增恭虔”描绘人们面对自然奇景时的敬畏之情。
  3. 发音与用法
    拼音为gōng qián(注音:ㄍㄨㄥ ㄑㄧㄢˊ),多用于书面语境,如描述祭祀、礼仪或庄重场合中的态度。例如:“他以恭虔之心对待传统仪式。”

  4. 相关扩展

    • 近义词:恭敬、虔诚、虔敬。
    • 反义词:轻慢、亵渎。

总结来看,“恭虔”强调内外一致的敬重与真诚,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古典诗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仍适用于强调庄重态度的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背乡离井鞭驱逋发迟怯迟误冲盈出主聪明儿大发议论大稔法律各养的各疼公班拱卫逛荡固定资産軲轳车还肉横畔贺迁昏朝祸至无日江味计狡剧邑块坐莱彩烂漫天真老惫流逮埋殡蔓引孟诸靡靡之声民甲某屏木脉臬兀谱号普进桥吏契会青絇情虚碁子面曲期然炬慎墨说有四殆索然寡味坦陈唐环填命天缘凑合王不留行未间显授小娄罗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