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蜀葵。两年生草本植物。花瓣五枚,有红、紫、黄、白等颜色。供观赏。《尔雅·释草》:“菺,戎葵。” 郭璞 注:“今蜀葵也。” 邢昺 疏:“ 戎 蜀 盖其所自也,因以名之。” 郝懿行 义疏:“戎、蜀皆大之名,非自戎、 蜀 来也。”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休沐不出》:“戎葵一笑粲,露井百尺深。”
“戎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植物学和历史文化两个角度解释:
戎葵即蜀葵(学名:Alcea rosea),属于两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特征包括:
“戎”指古代北方民族“山戎”,“葵”为植物名。据考证,该植物原产于山戎地区,后传入中原及四川(古称“蜀”),故得名“戎葵”,后因在蜀地广泛种植而演变为“蜀葵”。
极少数资料提到“戎葵”可比喻“勇敢有才华的人”(如),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
戎葵的核心含义为蜀葵植物,兼具观赏与实用价值,名称反映了古代植物传播史。文学中偶作意象,但需注意区分罕见引申义。
戎葵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武士的盔甲和战衣。
戎葵的部首拆分是从戈字旁和艹字旁组合而成,部首分别为戈和艹。
戎葵的总笔画数是14画。
戎葵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因为在战场上,武士需要穿戴坚固的盔甲和战衣来保护自己。
关于繁体字,目前没有关于戎葵的繁体字的使用记录。
戎葵这个词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即使用“戌”和“艹”组合而成。
1. 在古代,武士穿戴着坚固的戎葵,显得威风凛凛。
2. 他的戎葵上装饰了精美的图案和纹饰。
戎葵没有常见的相关组词。
戎葵的近义词有盔甲、铠甲。
戎葵的反义词是素衣,即没有装饰和保护功能的普通衣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