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杜预 注:“宣,散也。”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启二》:“伏惟顺序节宣,慰人所望。” 明 徐渭 《奉答少保公书》:“隆冬远道,全赖节宣,决策酬纷,翻宜暇豫。”
(2).节制宣泄。《隋书·高祖纪下》:“五岳四镇,节宣云雨, 江 、 河 、 淮 、海,浸润区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建闸》:“余以为 三江 既濬,建闸为急,何也?盖水利之盈虚,全在乎节宣。”
“节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信息如下:
字面构成
“节”指节制、调节,“宣”指宣导、疏导,组合后表示通过调节与疏导达到平衡状态。
核心概念
指通过节制或布散的方式调适身心或事物,避免“气”(可理解为能量、情绪等)的散漫或壅闭。例如《左传·昭公元年》提到“节宣其气”,即通过调节气息维持身体平衡。
养生与生活
古代用于描述养生之道,如饮食起居需顺应时令调节(如提到“按节气调节”)。
治理与规范
扩展至社会管理,如《隋书》中“节宣云雨”指对自然资源的节制与合理疏导。
言行修养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言行谨慎,避免轻率放肆,强调修养与礼仪。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中的用法,可参考《左传·昭公元年》或《隋书·高祖纪》等文献。
节宣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节”和“宣”。
“节”部分的部首是“艹”,属于草字头,它包含了4个笔画。而“宣”部分的部首是“宀”,属于宀字头,它包含了3个笔画。
节宣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它的意思与宴会、庆祝有关。具体含义是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庆祝、宴会、晚宴等活动。
繁体字的节宣与简体字没有区别,仍然是“节宣”两个字。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一些变化。节宣这个词的古代写法是“節宣”,字形上稍有区别,但意义相同。
1.春节的时候,我们家会举办一个盛大的节宣,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庆祝。
2.公司年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节宣活动,可以让员工们放松心情,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节宣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比如节日、宴会、通宵等。
与节宣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庆祝、聚会、晚宴等。
与节宣意思相反的词语是平静、安静、寂静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