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nd] 胸襟;胸怀度量
襟怀与气度。 宋 楼钥 《跋扬州伯父所藏魏元理画卷·桂花》:“伯父 扬州 持节拥麾,几徧东南,襟度高胜,所至多与雅士游。” 元 张可久 《朝天子·水晶斗杯》曲:“ 米老 斟量, 謫仙 襟度,子不容 范亚父 。” 明 宋濂 《题李伯时山庄图》:“ 伯时 襟度超軼,风流不减古人。”
“襟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胸襟与气度,常用来形容人的胸怀宽广、处事豁达。以下是详细解释:
古籍记载
《宋史·钱若水传》提到:“汲引后进,推贤重士,襟度豁如也。”,形容钱若水提拔人才时展现的宽广胸襟。
宋代楼钥在题跋中亦用“襟度高胜”描述其伯父与雅士交往时的气度。
文学引用
元代张可久在《朝天子·水晶斗杯》中写道:“谪仙襟度,子不容范亚父”,以“襟度”赞美李白的超凡气魄。
宋代诗词中也有“少年襟度难如旧”“当壮年襟度,百川鲸吸”等句,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的胸怀变化。
“襟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在修养的重视,常与“雅士”“贤者”形象关联,反映儒家倡导的谦和、包容与豁达精神。杜甫的美学思想也被认为具有“唐人宏博襟度”的特征。
“襟度”一词融合了胸怀与气度的双重内涵,既可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品格,也可用于现代语境中赞美他人的格局与修养。其文化意蕴深厚,是汉语中表达精神境界的重要词汇。
《襟度》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衣襟宽度的程度,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胸怀和气度。
《襟度》的部首是衣(裳),总共有12笔。
《襟度》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原意是指价格的浮动幅度和商品的宽窄程度。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形容胸怀和气度的词汇。
《襟度》的繁体字为「襟度」。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襟度》的古体字以「」表示。
1. 他的襟度宽广,待人亲切有礼,深受大家的尊敬。
2. 这个团队的襟度太窄,容不下不同意见,限制了创新的发展。
1. 开襟:指衣服的前襟部分可以打开。
2. 怀襟:形容胸怀宽广、容纳他人。
3. 襟怀:指心胸宽广、包容。
胸怀、气量、宽容
狭窄、狭隘、偏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