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而已。《管子·版法解》:“然则君子之为身无好无恶然已乎?”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七:“然犹而也……然已,而已也。”
“然已”的汉语词典释义与用法解析
“然已”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虚词结构,由转折连词“然”与语气词“已”组合而成,主要表示让步后的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如此,但是……”“尽管如此,却……”。以下从权威词典与文献用例角度分析其含义与用法:
“然”:
“已”:
组合意义:
“然已”通过“让步承认+反向结论”构成逻辑关联,常见于先秦至两汉文献,体现对前文观点的部分承认后提出更重要的否定或补充。
《史记·货殖列传》: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然已足矣。”
- 释义:司马迁承认富商地位堪比诸侯(让步),但以“然已足矣”转折,强调其财富规模已至极点,暗含对奢靡的批判。
-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59年版),卷一百二十九。
《庄子·德充符》: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然已不免于物,其为形也亦外矣!”
- 释义:庄子肯定松柏、尧舜的“正”(让步),随即以“然已”转折,指出其仍受外物束缚,未能超脱形体局限。
- 来源: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汉语大词典》(第7卷):
“然已”:犹言“然而”。用于转折复句,表示前事虽如此,后事却另有情况。
- 举例:《战国策·齐策四》:“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然已,子亦来矣。’”
-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年版,第225页。
《古汉语虚词词典》(中华书局):
“然已”:复合连词。“然”表转折,“已”加强语气,整体强调后句的逆接关系,常见于议论文体。
- 语法定位:属“让步转折连词”,与“虽然”“尽管”功能近似。
“然已”作为文言结构,现代汉语中已极少独立使用,但其逻辑模式保留在“虽然……但是……”“即便如此……”等关联词中。研究该词有助于深入理解古籍的论证逻辑与修辞策略。
学术参考:
“然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然已”意为“而已”,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或“就这样”。例如:
《管子·版法解》:“然则君子之为身无好无恶然已乎?”(译:君子修身难道只是没有偏好和厌恶就够了吗?)
“虽然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妇女获得真正平等的事业尚未完成。”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然已”,但可见于仿古语境或特定成语中。例如:
“丰田虽然已缴款,但拒不承认有过失。”
如需更多例句或详细古文解析,可参考《管子》相关文献或查字典等工具书。
安安稳稳百思不得其解朝东暮西乘传痴福愁黯黯储户丛毛大轿澹默倒见打伤大弦子戏登遐鼎足之势蹲循番祸负慙甫甫骨瘦如柴沆泽寰县讲解员甲壳激清急热抗丁快慢兰艾同焚立储猎奇临头榴榴落的免放明婚正配南去北来掊斥强令衢衖燃灰三黄瑟缩少数民族世吏十四絃说引私树肆夏随堤随风柁汤殿挑鬭铁杵磨成针筒钓菟葵拖长未易才文母闲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