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缩。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吏士慄缩,皆请闭关拒守。”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先是 卢宏正 一人就试,来者皆慄缩而退。”
“慄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结合搜索结果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因恐惧、紧张而产生的颤抖畏缩状态,可理解为“战栗退缩”。其中“慄”通“栗”,表示战栗、发抖;“缩”指身体蜷缩或行为退缩。
二、文献例证
三、结构特点 属于并列式复合词,通过“慄(战栗)”与“缩(退缩)”两个动作叠加,强化因恐惧产生的生理与行为双重反应。
四、相关表达 近义成语:战战兢兢、畏葸不前 相关诗句:“紫栗缩寒蝟”(提及,通过比喻表现畏缩形态)
注: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慄缩(lì suō)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慄”是由心(心字旁)和录(殳字旁)两个部首组成;“缩”是由纟(纟字旁)和少(小字旁)两个部首组成。
慄缩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时候,慄的意思是战栗、恐惧的样子;而缩的意思是收起,缩小。慄缩的意思是因为恐惧而身体不由自主地收缩或颤抖。
在繁体字中,慄缩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差异。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慄缩的古时候写法是“栗縮”。虽然字的形状和意思相同,但字体的构造和书写方式略有差异。
以下是一个例句,展示慄缩在句子中的用法:
他听到那可怕的声音后,不禁慄缩了一下。
慄缩的组词包括:慄然、慄兢兢、慄然动容。
慄缩的近义词有:战栗、颤抖、害怕。
慄缩的反义词有:镇定、沉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