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稽留,逗留。《三国志·魏志·王朗传》:“ 孙权 欲遣子 登 入侍,不至。是时车驾徙 许昌 ,大兴屯田,欲举军东征。 朗 上疏曰:‘……臣恐舆人未畅圣旨,当谓国家愠於 登 之逋留,是以为之兴师。’”
逋留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逋”和“留”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拖延滞留、逾期停留,多带有未履行义务或未按规定行动的贬义色彩。具体释义如下:
拖延滞留
指故意拖延时间或滞留某地不离开。
例:《后汉书·段颎传》记载“逋留不进”,指军队拖延行进。
逾期停留
强调超过规定期限仍停留原地,常见于法律或公文语境。
例:古代户籍制度中,“逋留”指未按期返回原籍的行为。
本义为逃亡、拖欠,引申为逃避责任或拖延。
来源:《说文解字》释“逋,亡也”,《汉语大词典》标注其含“拖欠”义(如“逋租”)。
停留、逗留,强调未移动的状态。
二者结合后,词义侧重因逃避而拖延或违规滞留。
“南单于久居汉地,逋留不返”,指南匈奴首领逾期滞留汉境。
“逋留山泽,抗拒官军”,描述流民滞留在山林逃避官府征召。
该词属书面语,现多见于:
参考文献: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参考文献仅标注典籍及权威辞书名称。)
“逋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ū liú,属于书面用语,主要含义为逗留、滞留。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因故停留某地未能及时离开,带有“拖延、稽留”的意味。例如《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中提到的“愠于登之逋留”,即表达因孙权之子孙登未能及时入朝而滞留的语境。
用法与语境
相关延伸
权威来源佐证
汉典、《三国志》注疏等均明确其释义为“稽留,逗留”,可见该词释义稳定,无歧义。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语义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重编国语辞典》等工具书。
拜影罢垒兵略才属柴垛酬直出教春饼豆腐脑堵塞漏卮遏塞方教凤鞋佛兰西高闳耿耀光相孤栖汉珥貂杭州湾胶合板骄倦脚窝嘉夷精慧迳廷鸠辑九薮纠慝箕箒可劲狂歌喇喇叭叭掠影浮光利途论批木剑排逐墙柳切字侵蚀侵星秋赋秋绳全一区极驱録石根时曲受业搜剔阘戟车汤显祖佻勇童骑推赏下里巴人掀播谢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