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书的意思、附书的详细解释
附书的解释
捎信;寄信。 唐 杜甫 《石壕吏》诗:“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宋 欧阳修 《与尹师鲁第一书》:“沿 汴 絶 淮 ,泛 大江 ,凡五千里……在路无附书处。” 明 文徵明 《送洪玉方》诗:“君频有役难为别,我老思家欲附书。”
词语分解
- 附的解释 附 ù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附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与书信传递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附书”指捎信或寄信,常见于古代诗文。例如:
- 杜甫《石壕吏》:“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通过他人转交书信)
- 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在路无附书处。”(旅途不便寄信)
二、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附加额外内容”的引申义,即在书信或文件中补充说明。例如:
- 古代写信时附上额外信息,帮助收信人理解;
- 现代可比喻为在正式内容外提供补充信息。
三、用法特点
- 古汉语常用:多见于唐诗宋词,体现书信传递的困难。
- 语境依赖: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寄信”还是“附加内容”。
四、相关诗词示例
- 文徵明《送洪玉方》:“我老思家欲附书。”(表达思乡寄信之情)
- 杜甫《前出塞》:“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托人带信给亲属)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可参考《杜甫诗集》或《欧阳修文集》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附书》这个词的意思
附书是指在书籍或文件旁边附带的一种补充材料,可以是解释、注释、图表或其他相关的资料。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附书》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阝(土)和言(讠),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字
《附书》一词源于中国汉字,是简体字,其繁体字为「附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附书」的字形和现代稍有差异,笔画的书写顺序可能有所变化,但整体字形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这本小说的末尾附有一本附书,解释了故事中涉及的历史背景。
2. 在参加考试前,我们可以先预习一下附书中的重点知识。
组词
附书可以根据上下文结合其他词语进行组词,例如「附书给信」、「附书信函」。
近义词
附属书
附便条
反义词
独立书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骨飿儿版盖趵突补课裁决骋越垂头铩羽春液大雨滂沱愤怼逢涌分散主义赶面杖耕学弓身钩摄怪人规格化鼓揪行规好声洪嗣魂飞天外火光兽兼称尖嘴猴腮借道结念静词近郡九献钧裁乐恺连理盘连缬花利爽路梗轮运罗毕洛派眉图梅酝贫油潜搆旗幅伸舌头神州诗史实时室町幕府讨扑痛叹图卷文化馆五岳真形图乌珠絃词纤弱筱骖笑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