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宋学的意思、宋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宋学的解释

主要指 宋 儒理学,同汉学相对。汉学专重训诂,宋学以义理为主,亦称理学。《宋史》为 周敦颐 、 程颐 、 朱熹 等人特立道学传,故又称道学。后来 元 、 明 、 清 的理学也称宋学。宋学以“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虽标榜 孔 孟 之道,但亦参以佛、道之说。其代表人物有 周敦颐 、 程颐 、 程颢 、 朱熹 、 陆九渊 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平心而论, 王弼 始变旧説,为宋学之萌芽。” 清 江藩 《宋学渊源记》卷上:“为宋学者,不第攻 汉 儒而已也,抑且同室操戈矣。” 严复 《救亡决论》:“固知处今而谈,不独破坏人才之八股宜除,举凡宋学汉学,词章小道,皆宜且束之高阁也。”参阅 清 黄宗羲 《宋元学案》、《明儒学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宋学是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中专指宋代儒学发展的学派总称,代表两宋时期以义理阐释为核心的经学研究范式。其核心特征在于突破汉唐注疏传统,注重对儒家经典内在哲理的思辨性解读。

一、学派定义与范畴

宋学以程颢、程颐的洛学、朱熹的闽学、陆九渊的心学等分支为主体,统称为“理学”或“道学”。《中国哲学大辞典》界定其为“以理气心性为基本范畴,重构儒家伦理价值体系的哲学形态”。

二、核心思想体系

  1. 本体论建构:提出“理”为万物本源(朱熹“理先气后”说),建立形而上学框架
  2. 认识论方法:主张“格物致知”(《大学章句》),强调穷究事物之理以达道德自觉
  3. 伦理实践:以“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为修养准则,贯通个人修行与社会秩序。

三、历史流变与影响

宋学经元代官学化,至明清成为科举考试标准,其注疏体例被《四书章句集注》固化。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熔铸佛老,返本开新”,标志着儒学从经学训诂转向哲学思辨。

四、现代学术评价

当代学者钱穆在《宋明理学概述》中指出:“宋学之兴,实为中华文化第二次大规模消化外来思想(佛教)之成果”,肯定其在文化融合中的创造性转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宋学是宋代儒学的核心思想流派,与注重训诂的汉学相对,以阐发义理为宗旨,又称“理学”或“道学”。其核心思想及特点如下:

1. 核心思想与理论体系
宋学以“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理”是超越时空的绝对存在,主张通过探究义理来理解儒家经典。它将儒家伦理纲常(如三纲五常)提升为天理,并融合佛、道思想,构建了形而上学体系。例如,周敦颐提出“太极”概念,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则主张“心即理”。

2. 主要学派与代表人物

3. 历史渊源与发展
宋学源于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韩愈、李翱等人批判佛道,重新诠释儒家经典。至宋代,经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奠基,朱熹整合为完整体系,成为元明清官学主流。

4. 与汉学的区别
汉学侧重文字训诂和考据,而宋学突破经典表层,注重哲学化解读。例如,朱熹对《四书》的注解不再拘泥于字句,而是阐发修身治国之道。

影响:宋学不仅塑造了宋代以降的中国思想史,还对东亚文化圈(如朝鲜李朝、日本江户时代)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儒家思想发展的高峰形态。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十二好邠盼拨房乘甲犨牛储驾逴俗绝物倒心的确凉地委帝勋都作院恶色府庭工具书古典概型黑泉弘惝红红哄咙夥繁假宁接茶敬身即时寄宿九寡九华山飓风云考杀克恭克顺孔粒老人家领班詅卖六州歌头毛草墨尔本纳鞋底内紧外松甯生浅儒请准秋根屈理人样三江五湖骚章赡助申究时值孙曹苏小妹天乐天枝危躯文婪武嬉无冀响钞精银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