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的意思、法门寺的详细解释
法门寺的解释
[Famen Temple(an ancient buddhist temple)] 古佛寺名,在今陕西省扶风县北,建于南北朝以前,唐、宋、金、明、清历代都进行过修整,唐代诸帝多次迎取佛骨于寺内。1987年5月,在重修砖塔时发现宝塔地宫所藏的4枚佛指舍利及大量珍贵文物,轰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宗教界。现已正式对外开放
详细解释
佛寺名。在 陕西省 扶风县 北。相传建于 东汉 末年。 唐 代诸帝多次前往寺内迎取佛骨,至大内供养。1987年5月,在寺内宝塔的地宫中发现4枚佛指舍利及大量珍贵文物。《西游记》第十三回:“却説 三藏 自 贞观 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 唐王 与多官送出 长安 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 法门寺 。”
词语分解
- 法的解释 法 ǎ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
网络扩展解释
法门寺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一座佛教寺庙,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宗教意义。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说明:
一、基本含义与地理位置
法门寺古称“阿育王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约公元147-180年),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而闻名,被誉为“关中塔庙始祖”。其地理位置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西距宝鸡市约90公里,东距西安市约120公里。
二、历史沿革
- 名称演变:
初名“阿育王寺”,隋代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625年)敕名“法门寺”。
- 皇家地位:
唐代被尊为皇家寺院,八位皇帝曾六次迎奉佛指舍利至皇宫供养,如唐高宗、武则天、唐懿宗等。咸通十五年(874年),佛指舍利与数千件珍宝被封入地宫,直至1987年重修宝塔时被发现。
- 建筑变迁:
原为木塔,明万历年间改建为十三级砖塔;1988年依明塔原貌复建,现为5A级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三、宗教与文化意义
- 佛指舍利:
据传阿育王将佛祖舍利分至全球建塔供奉,法门寺为其中一处。地宫出土的四枚佛指舍利(一真三影)是佛教圣物。
- 唐代密教文化:
地宫文物包括武则天绣裙、金银器、琉璃器等2499件唐代珍宝,展现了唐密曼荼罗的供养仪轨。
- 象征意义:
在汉语中,“法门寺”有时被借喻为佛教教义或深奥学问的代称。
四、现代影响
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发现轰动世界,成为研究唐代宗教、艺术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佛指舍利曾多次赴泰国、韩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展出,促进国际佛教交流。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筑细节或文物清单,可查阅、5、12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法门寺,指的是佛教寺庙的一种。它是由“法”、“门”和“寺”三个字组成的。接下来分别来看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首先看一下拆分部首和笔画。《康熙字典》里将“法门寺”这个词分别归类到“法”、“门”和“寺”这三个部首中。其中,“法”字部首为“水”,总笔画为3;“门”字部首为“门”,总笔画为3;“寺”字部首为“寸”,总笔画为7。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来源。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于佛教教义的传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佛寺,寺庙也成为佛教信徒修习的场所。因此,“法门寺”指的是佛教寺庙,即修行者追求解脱和智慧的地方。
再来看一下“法门寺”的繁体字形式。繁体字的写法为“法門寺”,其中“門”字在繁体中多加了一个“門”的部分,看起来更加复杂。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法门寺”也有一些变化。在《说文解字》中,“法”字的写法为“彳牜”,在《康熙字典》中,“法”字的写法为“水去”,而“门”字和“寺”字的写法变化较小,基本上与现代一致。
下面是一些关于“法门寺”的例句。例如:“我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法门寺。”、“明代建造的法门寺是一座非常壮观的寺庙。”这些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与“法门寺”相关的一些词语。组词中可以包括“佛法”、“寺庙”、“佛教”等等;近义词可以包括“寺院”、“庙宇”;反义词可以是“教堂”。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法门寺”是指佛教寺庙,其中的“法”、“门”和“寺”分别表示佛教的法教、修行的门径和修行场所。 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水”(3画)、“门”(3画)和“寸”(7画)。它的繁体写法为“法門寺”。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法”字的写法为“彳牜”或“水去”。一些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与“法门寺”相关的一些词语有“佛法”、“寺庙”、“佛教”等。而近义词可以包括“寺院”、“庙宇”,反义词可以是“教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