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吉蠲的意思、吉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吉蠲的解释

亦作“ 吉圭 ”。1.谓祭祀前选择吉日,斋戒沐浴。《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 毛 传:“吉,善。蠲,絜也。” 郑玄 笺:“谓将祭祀也。” 朱熹 集传:“吉,言諏日择士之善;蠲,言斋戒涤濯之洁。” 陆德明 释文:“蠲,古玄反,旧音圭。”《仪礼·士虞礼》“圭为而哀荐之饗” 汉 郑玄 注:“圭,絜也。《诗》曰:‘吉圭为饎。’” 清 龚自珍 《<说文段注>札记》:“肙,一曰空也。 段 注:甑下孔谓之窐,窐亦作瓹,是其义也。吉蠲即吉圭。”

(2).祭祀,祀典。 唐 李舒 《让皇帝庙乐章·奠币》:“子孙拜后,承兹吉蠲。” 宋 沉遘 《七言致斋》诗:“君王无意学神仙,独为苍生致吉蠲。”《金史·乐志下》:“降升有节,荐是吉蠲。” 清 顾炎武 《十庙》诗:“追惟定鼎初,遣祀明纶将。二百七十年,吉蠲存太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吉蠲是一个源自上古汉语的复合词,主要用于古代文献,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与仪式色彩。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吉”与“蠲”两部分:

  1. 基本释义

    “吉蠲”指通过斋戒沐浴等洁净仪式,以虔诚恭敬之心准备酒食进行祭祀。它强调祭祀前身心的洁净与态度的庄重,是古人表达对神明或祖先至高敬意的行为 (《汉语大词典》)。

  2. 字义分析

    • 吉:本义为吉祥、美好。在此语境中引申为恭敬、虔诚的态度 (《说文解字》段玉裁注)。
    • 蠲 (juān):本义指清洁、使洁净。具体指祭祀前通过沐浴、斋戒等方式清除身体与精神上的污秽,以示对神灵的尊崇 (《周礼·天官·宫人》郑玄注)。
  3. 用法演变与语境

    • 其经典用例见于《诗经·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 意为“洁净身心准备好酒食,用来祭祀祖先神灵”。此句奠定了“吉蠲”与祭祀准备的紧密关联 (《毛诗正义》)。
    • 后世文献中,“吉蠲”有时可引申为泛指洁净、准备,但仍带有庄重、恭敬的意味,常用于描述祭祀或重要典礼前的准备工作 (朱熹《诗集传》)。
  4. 文化内涵

    “吉蠲”体现了古代中国“敬天法祖”思想下对祭祀活动的极度重视。古人相信,只有身心洁净(蠲)且态度虔诚(吉),所献祭品才能被神明祖先悦纳,从而获得福佑。这反映了仪式洁净与精神虔诚在传统文化礼仪中的核心地位 (《左传·隐公三年》杜预注相关礼仪思想)。

“吉蠲”是一个承载深厚礼仪文化的古语词,其核心意义在于为祭祀而进行的虔诚洁净的准备过程,强调内在的恭敬之心与外在的洁净行为相结合,是古人沟通神明、表达敬意的重要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吉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祭祀相关的礼仪活动,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祭祀前的准备
    指在祭祀前选择吉日,并进行斋戒沐浴等洁净仪式,以示对神灵的敬重。例如《诗经·小雅·天保》中“吉蠲为饎,是用孝享”,即强调通过洁净身心来准备祭品。

  2. 祭祀活动本身
    在部分文献中,“吉蠲”也直接代指祭祀或祀典。如唐代李舒的诗句“子孙拜后,承兹吉蠲”,即指继承祭祀传统。

二、读音与字形

三、文献例证

四、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诗经》及唐代礼乐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暗耗阿世盗名白送板榜侧行茶镜长使吃不住愁肠九回大槐宫盗劫点题顶趾斗韵耳闻眼见风餐风车奉元历干老子槁形灰心工尹拐枣国脚后段环复谎人胡耉集安讲息颊适假洋鬼子赍敕惊魂动魄惊淰紧那罗进贤拔能掠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披告痞积千春欠陪请昏森罗万象山旮旯儿史不絶书硕壮思子台随珠荆玉谈闲天天子魔廷臣土豆忘恩背义亡没微挠五陵儿洗核细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