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否德的意思、否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否德的解释

鄙陋之德;微德。否,通“ 鄙 ”。 元 耶律楚材 《用梁斗南韵》:“否德自惭调鼎鼐,微才不可典璣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否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传统解释
    指“鄙陋之德”或“微德”,其中“否”通“鄙”(读作pǐ),表示德行浅薄或谦称自身品德不足。例如元代耶律楚材在诗句中自谦:“否德自惭调鼎鼐,微才不可典璣衡”。

  2. 现代延伸解释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不守道义、缺乏道德品质”,此时“否”读作fǒu,强调对道德的否定。但这种用法较少见于古籍,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引申。


二、详细分析


三、出处与例句

  1. 古籍引用

    • 《尚书·尧典》中最早出现类似表述;
    • 《三国演义》第四回用“否德既彰”批评汉少帝失德。
  2. 诗词用例
    元代耶律楚材以“否德自惭”表达谦逊。


四、总结

“否德”一词需根据语境区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否德(pǐ dé)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心”,分别表示“口说”和“心意”。根据字形结构,否德的笔画数分别是3画和7画。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它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一章中,用来描述人们的言行和态度是否合乎德道。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否德可以写作“否德”或者“否悌”,其中“悌”即为“德”的古字形。 以下是一个例句,展示了否德在句子中的使用方式:“他的言行一直都非常符合否德,备受人们的赞美。”这句话中,否德表示一个人言行合乎德行的意思。 除了否德,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来进一步丰富其意义。例如,“德行”表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否则”表示在某种条件下不符合预期的后果。 由于繁体字的存在,否德的繁体写法为“否悌”。并且,并没有明确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与否德对应。使用正确的词语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否德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