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的意思、赋得的详细解释
赋得的解释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如 南朝 梁元帝 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的试帖诗,因试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有“赋得”二字。亦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也往往以“赋得”为题。 鲁迅 《而已集·革命文学》:“‘赋得革命,五言八韵’是只能骗骗盲试官的。” 朱光潜 《谈文学·作文与运思》:“从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做诗。”
词语分解
- 赋的解释 赋 (賦) 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
- 得的解释 得 é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适合:得劲。得当(刵 )。得法。得体。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
网络扩展解释
“赋得”是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特定命题形式,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场景中有所演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起源与定义
“赋得”最初指摘取古人成句或成语作为诗题,并在题目前冠以“赋得”二字。例如南朝梁元帝的《赋得兰泽多芳草》。后来发展为科举考试中试帖诗的固定格式,要求考生根据限定题目作诗,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应用场景
- 科举考试:唐代起成为试帖诗的标志,如白居易参加科举时以《楚辞》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为灵感来源,创作了《赋得古原草送别》。
- 文人集会:诗人分题创作时使用,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 即景创作:即兴赋诗时也常以“赋得”为题,如应制诗或咏物诗。
三、典型例子解析
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
- 标题中的“赋得”表明这是科举命题诗,需紧扣题目展开。
- 全诗通过描绘野草的顽强生命力,隐喻离别情感,后四句“远芳侵古道……萋萋满别情”直接呼应《楚辞》原句。
四、诗体演变
从命题形式发展为独立诗体“赋得体”,特点包括:
- 结构严谨,多为五言或七言律诗;
- 内容需切题,讲究用典与意象呼应。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诗作的完整内容或创作背景,可参考《白居易集》或唐代科举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赋得(fù dé)一词的意思意为"得到"或"取得"。这个词可以通过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理解它的构造。其中,部首是贝部,并且它的笔画数是4画。
赋得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写法以及字形发生了许多变化。在繁体中,赋得的写法为賦得。
古时候,赋得的汉字写法也有所不同。在古代文献中,常用的写法有負得。这种写法是在贝部下面加上背部旁,表示一种“失去”的意思。
下面是一些关于赋得的例句:
1. 他赋得了很多知识,变得更加聪明了。
2. 她对音乐非常有天赋,她赋得了美妙的声音。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赋予、赋权、赋能,它们都与给予、授予相关。
赋得的近义词可以是获得、得到,都表示取得某种结果或成就的意思。
赋得的反义词可以是失去、丧失,表示某种结果或成就的丧失或消失。
希望以上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泰山脉安贫守道白裳跋距保送贲诸闭门塞窦拨换蚕种铲地颤慄辰汉出幼窜身丹陆澹灔悼栗典博丁点东支西吾辅车相将负片福禔刚狠高澹閤分跪履古香缎浑深护种坚甲利刃监仆骄诩击毁己饥己溺急客脊梁骨九灵拘拿兰味毛丁闷气冥应配色佥名求托奇文共赏三睘涩重沙屿视同秦越素幅透快驼翁秃裙洼田嗗突五大运动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