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equally famous] 指名望相等
李白与杜甫齐名
同等的名望。《后汉书·崔駰传》:“﹝ 崔駰 ﹞少游太学,与 班固 、 傅毅 同时齐名。”《北史·祖莹传》:“ 范阳 祖莹 与 陈郡 袁翻 齐名秀出,时人为之语曰:‘京师楚楚 袁 与 祖 , 洛中 翩翩 祖 与 袁 。’”《明史·文苑传二·徐祯卿》:“ 禎卿 少与 祝允明 、 唐寅 、 文徵明 齐名,号‘ 吴 中四才子’。”
“齐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表示两个人或事物在名声、地位、成就等方面相当,不相上下,被同时提及或享有同等的声誉。
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齐名”指两个人或事物在名誉、声望、成就等方面达到同等高度,被世人并列称道,不分伯仲。它强调的是一种并列同的声誉关系。例如,两位艺术家在艺术造诣上难分高下,人们会说他们“齐名”。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用法与语境:
例句与典故:
一个经典的例子出自《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与父羲之齐名。” 这里明确记载了王献之在书法成就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
总结来说,“齐名”的核心含义是指两个或多个对象在名声、声誉或成就上达到同等高度,被公认为处于同一水平,常被并列提及和称颂。
“齐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qí míng”,意为名望相等或地位相当,通常用于形容两人或多人在某领域具有同等声誉或成就。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指两人(或多人)在声望、成就、地位等方面不相上下,常并列提及。例如: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因诗歌成就“齐名”。
适用范围
不仅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例如:铅山的“连史纸”与宣纸齐名。
人物对比
常用于文学、历史等领域,如《后汉书》中崔駰与班固、傅毅齐名;明代徐祯卿与唐寅、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
事物类比
可形容物品、地域等具有同等价值或影响力。例如:两座城市因经济实力齐名,或两种工艺因技术齐名。
古代用例
《北史》记载范阳祖莹与袁翻“齐名秀出”,时人赞其才学;宋代名妓苏盼奴与苏小娟因才貌工诗齐名。
现代扩展
现代语境中,齐名可泛指各领域(如学术、艺术、商业)的同等地位者,如“两位科学家因研究成果齐名”。
如需更多历史典故或例句,可参考《后汉书》《北史》等文献,或查看上述来源中的完整内容。
拔节扮戏北溟本子宾至如归碧罂博学洽闻承露盘称猫厨户祠兵翠琼村拗撮土焚香低俗耳廓放白鸽风湿性关节炎烽柝福寿双全弓皮鬼瞰室欢噱曶鼎回乐峯佳妙间断简练揣摩街闾基数拘确炕阳空腔枯挛浪拽拦腰良绥罗酆山噜苏买功寐息娜娜年高德勋凭记齐服弃垒穷厄求容曲垂生禀石坂收留束苇肆芳私起田棱通昔望天田娓娓动听先意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