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负枉的意思、负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负枉的解释

受冤枉。 宋 洪适 《曾逮浙西提点刑狱制》:“朕驻蹕 吴中 八郡,民跬步可至帝城,其衔寃负枉者,皆能诉于臺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工部管库》:“至辛亥大计,主事与给事俱坐鐫级,物论亦有不平之者,终称给事负枉,争为昭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负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指蒙受冤屈或承担不白之冤。以下从词典学角度详细解析其释义与用法:


一、核心释义

  1. 蒙冤受屈

    "负"在此处意为"承受、担负","枉"指"冤屈、不公正"。二字组合强调被动承受不公正的对待或诬陷。

    例证

    《后汉书·循吏传》载:"百姓负枉,县官不理",描述百姓蒙冤而官府不予审理的情景。

  2. 引申为遭受不公

    在道德或司法语境中,可扩展指因他人过错而被迫承担罪责,含强烈被动受害意味。


二、构词与语义分析


三、使用场景

  1. 司法语境

    多用于描述冤案、错判,如古代诉状中"负枉难申"(蒙冤难以申诉)。

  2. 道德谴责

    指因他人污蔑或误解而名誉受损,如"负枉终身"(一生背负污名)。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词条"负枉",释义:"受冤屈"。

    来源:第6卷第1123页(1990年版)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遭受冤枉",引《后汉书》例证。

    来源:2002年版第398页

  3. 《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学院)

    强调"负"的被动性,注:"为人所诬而受屈"。

    来源:第10册第208页

注:因古籍数据库访问限制,暂无法提供直接链接。建议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或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检索原典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负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承受冤屈”或“遭受不公正对待”。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由“负”(承受)和“枉”(冤屈)组成,指个人蒙受不应有的冤屈或陷入不公处境。例如在司法不公或人际误解时,可用此词表达被诬陷的境况。

  2. 历史文献用例

    • 宋代洪适在任命官员的诏书中提到:“其衔寃负枉者,皆能诉于台省”,反映百姓蒙冤后申诉的渠道。
    • 明代沈德符记载官员因考核被贬时,“物论终称给事负枉”,体现舆论对不公事件的评判。
  3. 使用特点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高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强调古典色彩的表述中。其近义词包括“蒙冤”“受屈”,反义词则为“昭雪”“平反”。

  4. 结构解析
    从构词看,“负”为上下结构,表承担;“枉”为左右结构,表曲直颠倒,组合后强化了被动承受冤屈的语义层次。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野获编》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时包孕波迁参贰蒇功刀鲚戥头颠翻分虎愤然覆冒覆雨翻云港埠赶紧高逸给给歌星公信购销关会行不胜衣含元后置词羁诱攫醳阚吼苦大仇深愣愣瞌瞌冷人敛财龙钵龙牌鸾髻驴媚蛮纸帽衫麻酥酥明殛闹猛扭别排语平面镜嚬眉僻阻全力曲盘山砠水厓生米熟饭赊远视丹如绿石笋枢斗赎国死路一条孙子陶琴土种闻健湘灵鼓瑟相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