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柳欧苏的意思、韩柳欧苏的详细解释
韩柳欧苏的解释
唐 代 韩愈 、 柳宗元 和 宋 代 欧阳修 、 苏轼 的合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韩 柳 欧 苏 。 韩 柳 文多相似…… 韩 如美玉, 柳 如精金; 韩 如静女, 柳 如名姝; 韩 如德驥, 柳 如天马。 欧 似 韩 , 苏 似 柳 。” 简夷之 《<中国近代文论选>前言》:“ 清 代文坛原以桐城派为正宗,他们标榜 孔 、 孟 、 程 、 朱 的‘道统’, 韩 、 柳 、 欧 、 苏 的‘文统’,以及二者结合的所谓‘义法’。”
词语分解
- 韩柳的解释 唐 代古文家 韩愈 和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欧阳修 《唐柳宗元般舟和尚碑跋》:“ 子厚 ( 柳宗元 )与 退之 ( 韩愈 ),皆以文章知名一时,而后世称为 韩 柳 者,盖流俗之相传也。” 宋
- 欧苏的解释 宋 散文大家 欧阳修 和 苏轼 的并称。 金 王若虚 《送吕鹏举赴举序》:“故必探《语》《孟》之渊源,擷 欧 苏 之菁英。”
专业解析
"韩柳欧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对四位唐宋散文大家的并称,特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这一称谓源于明清学者对唐宋古文运动核心人物的推崇,四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的代表性人物,其散文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人物解析及文学地位三方面详述:
一、词源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载:
"韩柳欧苏"
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轼四位文学家。四人同为唐宋古文运动领袖,主张"文以载道",革新骈俪文风,倡导质朴实用的散体文,被后世奉为散文典范。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387页。
二、人物解析与文学贡献
-
韩愈(768-824)
- 核心主张:提出"文道合一""不平则鸣",强调文章的社会功用。
- 代表作:《师说》《原道》等,以雄奇刚健的文风重建儒家道统。
- 来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卷,第56-62页。
-
柳宗元(773-819)
- 创作特色:善用寓言讽刺时弊(如《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开意境散文先河。
- 思想内核:融合儒释道,关注民生疾苦。
- 来源:孙昌武《柳宗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三章。
-
欧阳修(1007-1072)
- 革新贡献:主导北宋诗文革新,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反对西昆体浮靡文风。
- 代表文体:笔记《归田录》、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 来源: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2页。
-
苏轼(1037-1101)
- 艺术成就:散文"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将哲理(《赤壁赋》)、叙事(《石钟山记》)融于一体。
- 历史地位:代表宋代散文最高成就,影响明清"性灵派"。
- 来源:莫砺锋《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五章。
三、文学史地位与影响
- 并称由来: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将四人列为"古文正宗",确立其并称地位。
- 核心影响:
- 终结六朝至初唐的骈文统治,奠定散体文主流地位;
- 建立"文以明道"的创作传统,推动儒家思想复兴;
- 开创多样文体范式(如论说、游记、笔记),丰富散文表现力。
- 来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修订版)第201-205页。
参考文献
- 辞书释义类: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网络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 学术著作类: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
- 莫砺锋《苏轼评传》
- 古籍原典:
- 《唐宋八大家文钞》(国学导航 可查部分原文)
- 《欧阳修全集》《苏轼文集》(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部分古籍原典链接因版权限制未提供,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版或官方数据库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韩柳欧苏”是文学史中对四位唐宋散文大家的合称,具体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这一称谓源于他们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中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
具体解释:
-
人物构成
- 韩愈:唐代古文运动核心人物,主张“文以载道”,代表作有《师说》《原道》等。
-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擅长山水游记与寓言,如《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 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推动诗文革新,代表作《醉翁亭记》。
- 苏轼:宋代文学集大成者,散文豪放自然,如《赤壁赋》。
-
文学地位
四人被视为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反对六朝骈文浮华之风,提倡内容充实、语言质朴的散文。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价:“韩如美玉,柳如精金;欧似韩,苏似柳”,概括了他们的风格差异与传承关系。
-
后世影响
清代桐城派将“韩柳欧苏”奉为文统典范,强调其“义法”结合(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创作理念。
补充说明:
该合称主要聚焦于散文成就,未涵盖四人的其他文学贡献(如韩愈的诗歌、苏轼的词等)。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文学主张,可参考《中国文学史》或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夜按章百壹帮工背对背摒除裁国材雄德茂侧伫産科称美打化大坚端淑多面角恩辉贩夫俗子风言风语凤衣腐弃扶倾孤亭含胎花号外华清宫花消毁室婚俗祸祟浆胎节推绝活揽户怜孤惜寡零担车冒金花面缚衔璧摩灭拿唐内家女妻匹夫勇奇略倾沦奇珍异玩觑绝三节山池盛颜声誉十倍水银顺物顺斋谈古论今无萱现世县太君小桥遐振心比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