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纲常。《文选·曹植<七启>》:“今吾子弃道艺之华,遗仁义之英;耗精神乎虚廓,废人事之纪经。” 刘良 注:“纪经,常理也。”
“纪经”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单字释义与历史用法综合解析:
字义分解
复合词释义
结合“纪”与“经”的引申义,“纪经”可指代规范、准则或经典典籍。例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纪经史之文,以明道术”,此处“纪经”隐含整理经典、维系道统之义。
历史用例
该词偶见于古籍,如明代《永乐大典》残卷中“纪经世之文,述治平之理”,此处“纪经”强调对治国方略的系统记录与传承。
参考资料:
“纪经”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自古代文献,以下是详细解释:
纪经指“纲常”,即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准则,如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刘良在《文选·曹植〈七启〉》的注解中明确提到:“纪经,常理也”,进一步说明该词与“常理”“规范”相关。
该词最早见于曹植的《七启》:“今吾子弃道艺之华,遗仁义之英;耗精神乎虚廓,废人事之纪经。”。此处的“纪经”强调对社会伦理秩序的遵循,暗含对背离纲常行为的批判。
现代汉语中,“纪经”已非常用词汇,主要出现在古文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其近义词包括“纲常”“伦理”等,反义词则与“悖逆”“无序”相关。
单字释义
应用示例
古代文人常用“纪经”批判违背伦理的行为,如:“废人事之纪经”指荒废人伦常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纲常体系或相关文献,可参考《礼记》《春秋》等经典。
八洞神仙背暗投明边藩裁旨参较持管创巨楚赋戳指猝暴东山谢氏度恕贩水客人丰篠奋激个体户关提过阴姑衍阖座洪颐圜邱滑润活死人兼马借镜观形倦闷开心见肠刊缉可怜生頍弁坤隅梁尘踊跃历史隆冲马兜铃民仇泥垢农务旁魄破天荒破五悄悄话齐齿呼青门宂滥汝州风上智下愚师道尊严时间差手简夙诺天然气彤矢婉缛文鹢乌衣国下定郄地懈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