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旨的意思、裁旨的详细解释
裁旨的解释
宋 代称太守以下地方长官的指示、命令为“裁旨”。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近世自钧旨、臺旨而下,称裁旨。按, 李罕之 擅引 泽州 兵夜入 潞州 ,以状白 李克用 曰:‘ 薛铁山 死,州民无主,虑不逞者为变。故 罕之 专命镇抚,取王裁旨。’”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本朝君相曰圣旨、钧旨,太守而下曰臺旨,又其次曰裁旨。”
词语分解
- 裁的解释 裁 á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裁剪。裁缝。裁衣。对裁。 减除,去掉一部分:裁减。裁军。裁员。 决定,判断:裁判。裁夺(考虑决定)。裁决。裁度(?)。裁断。 安排取舍:体裁。别裁。独出心裁。 节制,抑
- 旨的解释 旨 ǐ 意义,目的:意旨。要旨。主旨。言近旨远。 封建时代称帝王的命令:旨令。奉旨。 美味:旨酒。甘旨。旨蓄(贮藏的美好食品)。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裁旨”是宋代行政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宋代地方行政官员(如知州、通判等太守以下长官)发布的行政命令或指示。该词由「裁」(意为裁决、判断)和「旨」(意为意图、决定)组合而成,体现官员的决策权威。
二、历史背景与用法
- 行政层级:专用于太守(约等于州级行政长官)以下的官员,与更高层级的「钧旨」「台旨」形成区别。
- 文献例证:如《能改斋漫录》记载,李罕之在军事行动后向李克用呈报时使用“取王裁旨”,表明地方官员的自主裁量权。
三、词源补充
- 裁:含裁决、裁断之意,体现决策过程。
- 旨:原指帝王命令,此处引申为官员的正式指令。
需注意,该词属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行政用语,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代史料或《能改斋漫录》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裁旨》一词的意思是指裁决、判决的命令或决定。下面将为您介绍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一、拆分部首和笔画:
- 《裁旨》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衣”(表示与衣物有关的意义),右边的部首是“言”(表示与言语有关的意义)。总共有9个笔画组成。
二、来源:
- 《裁旨》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其中,“裁”的意思是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决定、对待,而“旨”的意思是指示、命令。
三、繁体:
- 《裁旨》的繁体字为「裁旨」。
四、古时候汉字写法:
- 在古代,汉字《裁旨》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太大变化。
五、例句:
- 1. 法院发布了一份裁旨,决定对被告判处五年************。
- 2. 律师正在研究法官的裁旨,以便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建议。
六、组词:
- 1. 裁决:指法院或其他裁决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争议或纠纷作出的判决。
- 2. 决定:指根据一定因素或情况作出的确定性结论。
- 3. 命令:表示通过权威体系发布的指示性文件或口头指令。
七、近义词:
- 宣判、判决、判决书、判决笔录
八、反义词:
- 无刑、宽大、酬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