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箕敛。《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於少府。” 高诱 注:“箕赋,似箕然敛民财,多取意也。”
“箕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赋税征收方式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箕赋指通过类似簸箕(箕)的方式聚敛民财,形容赋税苛重或征收手段严苛。核心含义与“箕敛”相通,即像用簸箕装取粮食一样大量搜刮财物。
词源解析
历史背景
该词常见于描述秦代暴政,如《淮南子·氾论训》提到“头会箕赋,输于少府”,指按人头征税(头会)并用箕敛财,最终上交皇室府库(、)。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箕赋”误释为“乞讨行为”,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建议以古籍注解和权威考据为准。
《箕赋》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意思是用箕(一种扬谷物的器具)来收获作物。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丰收或者劳动的场景。
《箕赋》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竹字旁),第二个部首是“走”(走字头)。它一共包含11个笔画。
《箕赋》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经》。它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箕》,描述了用箕来收获谷物的劳动场景。
《箕赋》的繁体字是「箕賦」。
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在古时候,箕赋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思是相似的。
1. 今年丰收的景象真像《箕赋》中描绘的一样。
2. 农民们用箕赋收麦子,温暖的阳光洒在田野上。
组词:箕具、箕帚。
近义词:谷敛、谷收、谷积。
反义词:散谷、散播、洒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