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德。高尚的品德。《礼记·大学》:“《帝典》曰:‘克明峻德。’” 郑玄 注:“峻,大也。”按,《书·尧典》作“克明俊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天子选才俊。”《清史稿·礼志五》:“窃谓唯圣可扬峻德,唯祖可显隆功。”
(2).大德。厚泽;大恩。 明 宋濂 《恭题御赐文集后》:“至於宽仁峻德,优遇旧勋及宠异文学侍从之臣,恩意两尽,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
“峻德”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古典文献、字义拆解及现代应用如下:
古典解释
“峻德”最早见于《礼记·大学》引《帝典》“克明峻德”,意为“弘扬高尚品德”。其中“峻”通“俊”,指“大、崇高”,“德”指品德、恩泽,组合后既指高尚的品德,也延伸为深厚的恩惠(如明代宋濂提及“宽仁峻德”形容帝王恩德)。
字义拆解
在起名文化中,“峻德”结合了二字特质:
广州国际校区的“峻德书院”直接引用《尚书》典故,以“克明峻德”为核心,强调教育应回归“立德树人”本质,培养志存高远、品德端正的人才。
“峻德”一词融合了品德崇高与恩泽深厚之意,既可用于形容人的德行,也可作为文化符号体现教育理念。如需进一步了解古典文献中的用法,可查看《礼记》《尚书》相关篇章。
峻德是一个在中国汉字中使用的词语,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山(廿)和心(心)。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峻德的笔画数为15画。
据研究,峻德一词最初出现在《七修正音谱》,是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开始使用的。它代表着道德高尚、品德崇高的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强调峻德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之一,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原则。
峻德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儁德。这种写法在台湾和香港地区仍然常见。繁体字保存了汉字的古老韵味和传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古代,峻德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时候在峻字的下方加上山字旁以强调其山的意味,形成備字旁。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同时表达峻厉和山势险峻的含义。
以下是对峻德的例句:
他峻德高尚,受到了众人的尊敬。
只有峻德者,才能在困境中保持正直。
峻德是一个伟大的品质,需要我们不断追求。
与峻德相关的组词有:
峻德的近义词包括:
而与峻德相对的反义词有:
总之,峻德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追求,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峻德,我们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质,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正能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