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赤黄色。《周髀算经》卷上:“青黑为表,丹黄为里。” 宋 朱熹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温汤》:“谁燃丹黄燄,爨此玉池水。”
(2).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涂以雌黄,故称点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黄为丹黄。 清 赵翼 《偶书》诗:“老尚手一编,丹黄勘不置。”《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小姐﹞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宋 元 明 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
丹黄是汉语中具有文化意蕴的复合词,原指朱砂与雌黄两种矿物颜料,后引申为古籍校勘、批注的专用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丹黄由“丹”(朱砂,红色)与“黄”(雌黄,黄色)组成。在古代,朱砂用于点校书籍重点,雌黄则用于涂改错字。例如《汉语大词典》指出:“丹黄为古人校书所用二色,以笔点校丹黄,谓之‘丹铅’。”
校勘传统中的具体应用
明清时期,学者常以丹黄标记书稿。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凡勘书,以丹铅识其疑。”叶德辉《书林清话》亦云:“校书用丹黄二色,以别增删。”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代文献整理的严谨性。
文化意义的延伸
“丹黄”一词在文学中常象征学术考据精神。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多次提及“丹黄满卷”,形容典籍经过反复校订。现代研究中,丹黄亦被视为古籍版本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顾炎武《日知录》;叶德辉《书林清话》;《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丹黄”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补充说明:现代“丹黄”一词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语境中。此外,它也被用于特定领域(如农业品种名,如“丹黄34玉米”),但属于专业术语,与通用词义无关。
阿井白水鉴心宝刀冰上游戏不得及菜刀长歌当哭朝座乘乖赤瑛盘春鳸出热丹诚刀匕盗弄灯穗子逗延府廷腹有鳞甲改辙易途高射炮耕畬攻讨黑青合目恒例砉騞或乃翦伤牋疏驾艇寖耗积因君子兰宽打周遭困敦朗诵飗飘耄安稚嬉毛茶谋帅魔星蓬阁披云雾去暑删削食不果腹十二调私重遂惔太帝天话彤彤唾视徒坐握发吐哺无量心污樽崄特小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