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熏笼。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 冯浩 笺注:“穹笼,似即熏笼之义,兼言松之清香。”
“穹笼”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不常用,其含义及用法可结合以下信息综合理解:
“穹笼”指熏笼,即古代用于熏香或取暖的器具,通常由竹编成,罩在炭火盆上,既可散发香气,又能烘烤衣物被褥。例如唐代李商隐诗句“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描绘了松树清香如熏笼般弥漫的场景。
该词最早见于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清代学者冯浩在笺注中解释:“穹笼,似即熏笼之义,兼言松之清香”。诗中通过“穹笼”比喻松香弥漫,营造出清冷幽静的意境。
综合而言,“穹笼”字面可理解为“穹顶状的笼状器具”,特指带有覆盖功能的熏笼。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词典及古诗注解(详见沪江词典、爱站小工具等),若需完整内容可查阅相关来源。
《穹笼》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作形容词,意为高大、广阔、无边无际,常用于描述天空或大空间。
穹(qiong)的部首为穴,共有20个笔画;笼(long)的部首为竹,共有9个笔画。
穹笼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置酒咸阳宫中,望见穹庐千帐,珠环参差。”后来逐渐形成了人们对广阔空间的形容。
穹笼的繁体字为「穹籠」。
古代汉字写法中,穹字多用雁旁加天来表示,如「雍若以穹」。
1. 高山之巅,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的穹笼之中。
2. 她的梦想是飞向穹笼的边缘,追逐属于自己的光芒。
1. 穹隆:高大壮丽的样子。
2. 穹顶:建筑物的顶部,如教堂的圆形高顶。
3. 穹苍:广阔无垠的天空。
辽阔、广袤、浩渺、广漠。
狭小、狭窄、局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