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序的意思、节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序的解释

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南朝 梁 江淹 《谢仆射游览》诗:“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巖阿,云霞冠秋岭。”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江 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之一:“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 《青春》:“每更节序,輒动怀思,人事万端,那堪回首,或则幽闺善怨,或则骚客工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指节令的次序、时序的更替,常用来描述季节、节气或特定节日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顺序和规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节令的次序与时序更迭

    指一年中节气、节日依时间顺序轮转的自然规律,强调时间的流动性和周期性。例如:

    "四时更节序,日月递辉映。" —— 《汉语大词典》

    此义项突出自然界季节、节气(如立春、冬至)和人文节日(如端午、中秋)的循环往复。

  2. 特定节日的时序

    可特指某个节日的时间节点或节日期间的氛围。例如:

    "重阳节序,登高赏菊。" —— 《现代汉语词典》

    此处强调节日当天的时令特征及相关习俗。


二、古籍文献佐证

  1. 《礼记·月令》

    记载古代按月安排的节气与物候变化,如"孟春之月,东风解冻",体现"节序"与自然规律的关联,反映古人对时序的重视 。

  2. 《荆楚岁时记》(南朝·宗懔)

    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俗,如"正月一日为三元之日",直接印证"节序"在民俗中的实践意义 。

  3.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描述北宋汴京节日盛况,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展现"节序"与社会活动的紧密结合 。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节令的顺序;时令的推移。" 引例:清·纳兰性德《鹧鸪天》词:"节序催人容易老,不如置此且衔杯。"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节气时令的次序;泛指节日或时令。"

  3. 《辞源》

    释为:"节气时令的递嬗。" 引《文心雕龙》:"岁序云暮,节序忽逝。" 强调时间流逝感 。


四、文化内涵延伸

  1. 农耕文明的时序观

    古代农业社会以"节序"指导农事,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体现时间与生产的关联 。

  2. 文学中的时间意象

    诗词常借"节序"抒怀,如杜甫《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达对光阴变迁的感慨 。

  3. 民俗仪式的时间框架

    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依"节序"形成固定习俗,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


五、常见误辨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荆楚岁时记》(中华书局校注本)
  3. 《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
  4.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5.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节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基本含义

指节令、节气的时间顺序,即一年中按自然规律划分的节气时序(如二十四节气),强调时间的有序更替。

2.详细释义

3.文学应用

多见于古典诗文,例如:

4.相关概念

与“节令”“时序”近义,但更强调节气间的连贯性与规律性,体现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总结。

5.总结

“节序”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客观描述,也承载了古人对时间与生命的哲学思考,兼具实用与文学双重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爱慕板腐儤筵辨告别苑殡敛不讳之门参诀冲雅悰绪村迳待敌丹聪笪屋东莱杜门自守摁倒葫芦瓢起来放钱府庭工薪族钩芒广盱户扉火山汤海忽悠悠肩任娇情羁挂今日箇拒闉可但链球林居龙花屡迁绿洲每人纳牖逆听滂沛赔饷评功摆好乒乓球运动碻据人事关系忍衣笙匏生人妇水煤气水仙操肆矜送老梭腹汤殿通贿枉尺直寻嵬崫鎓酸文螺翔鸾舞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