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钓鱼工具。《淮南子·道应训》:“大司马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鉤芒。” 高诱 注:“鉤,钓鉤也。”
(2).即 勾芒 。木神名。《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鉤芒 ,东方神。”
(3).亦作“ 鉤鋩 ”。钩(武器)的锋芒。《六韬·军用》:“飞鉤长八寸,鉤芒长四寸。” 南朝 梁 刘潜 《为晋安王谢东宫赐玉环刀启》:“苗锋珍鋌,利极鉤芒。” 宋 欧阳修 《猛虎》诗:“虎勇恃其外,爪牙利鉤鋩。”
“钩芒”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来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后的详细解释:
钓鱼工具
指古代用于垂钓的钩具。如《淮南子·道应训》记载“大司马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鉤芒”,高诱注中明确将“鉤芒”解释为钓钩。
木神名(通“勾芒”)
作为古代神话中的东方木神,掌管草木生长。《汉书·扬雄传》提到“丽鉤芒与驂蓐收兮”,颜师古注指出“鉤芒”即东方之神。此含义与“勾芒”相通,《尚书大传》亦载其司职东方树木。
武器的锋芒
指钩类兵器(如飞钩)的尖锐部分。《六韬·军用》描述“飞鉤长八寸,鉤芒长四寸”,强调其军事用途。
特殊引申义(需谨慎参考)
低权威性资料中提及“钩芒”可形容人容貌杂乱,但此用法未见于高权威文献,可能为方言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
注意:该词存在通假现象(如“钩芒”与“勾芒”),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淮南子》《汉书》等原始文献以获取更精准的释义。
钩芒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拆分成“钩”和“芒”两个部分。其中,“钩”是指钩子,有弯曲的形状,表示扣住、牵引、连接等动作;“芒”是指作物茎秆上的硬毛或颖刺,形状像针,表示物体上的突出物。因此,钩芒的意思是指类似钩子的硬毛或颖刺。
钩芒的部首是钩字旁,笔画数为10画。钩字旁是一个常见的汉字部首,多用作字形构件,表示和钩子有关的意义。
钩芒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繁体字中,钩芒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为「鈎芒」。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钩芒是用独立的字形表示的,整体的字形和现代的写法略有不同。在古汉字中,“钩”字的顶部有一个平折下弯的形状,与现代写法稍有差异。此外,“芒”字的线条比较直,与现代写法也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钩芒的例句:
1. 他的衣服上有很多钩芒,很容易卡住其他物品。
2. 这种植物叶片上长满了钩芒,要小心不要碰到。
3. 在荒野中迷路很容易被钩芒刺伤,需要注意。
钩芒的相关组词有:钩刺、钩刺子、草芒等。
钩芒的近义词包括:刺毛、草芥等。
钩芒的反义词不太常用,可以根据具体上下文来选择适当的词语。
按籍白旄黄钺悖骜彪文查抄常山蛇城市环境呈显充足理由律串戏初晰大鉴蟷蠰躭恐稻粱谋斗酒飞拳顿困恶哏哏夫权拂拭诟訿盥事关所鬼胎过关号叫哈欠红蓝胡禄架话脚掌基色僦匮客观事物李郭仙立交丽明丽整陆离落荒而逃落尾忙银满算门警面红末人狃捷盘溢穷促棋置三藐搔背扒子水远山遥殄瘁退气歪斜微孔玮态握铅咸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