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敌的意思、待敌的详细解释
待敌的解释
对付敌人;御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之世,犹人之市,置货以设诈,抱谋以待敌。”《南齐书·武帝纪》:“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 盆口城 为战守之备。”
词语分解
- 待的解释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待 ā 停留,逗留,迟延:你
- 敌的解释 敌 (敵) í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方。敌寇。 指敌人: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 抵挡:寡不敌众。 相当: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 仇视: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网络扩展解释
“待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待敌”指应对敌人或防御敌人,强调在战争或竞争中对敌方行动的警惕与准备。它并非单纯被动等待,而是包含主动布局、制定策略的意图,例如《吴越春秋》中提到“抱谋以待敌”,即通过谋划来应对敌人。
二、详细解析
-
主动防御性
该词常出现在军事语境中,如《南齐书·武帝纪》记载“中流可以待敌”,指占据有利地形进行防御。现代引申义也可用于商业竞争等领域,表示提前预判对手行动并制定对策。
-
历史用例
- 汉代赵晔《吴越春秋》:“置货以设诈,抱谋以待敌”,说明通过计谋与物资准备应对敌人。
- 南朝《南齐书》中描述齐武帝利用地理优势“为战守之备”,体现“待敌”的实际战术应用。
三、使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强调策略性防御的场合,例如:
- 军事部署:“严阵以待敌”;
- 商业竞争:“提前研发技术以待敌”;
- 日常比喻:“考试前充分复习以待敌(挑战)”。
四、总结
“待敌”的核心在于以主动姿态应对潜在威胁,既有历史军事色彩,也可扩展至现代生活场景。其内涵超越了简单的等待,更强调谋略与准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待敌这个词是指等待敌人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彳和寸,总共有7个笔画。待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意为在战斗中选择合适的时机等待敌人的到来。
在繁体字中,待敌的写法为「待敵」。
古时候,汉字写法有一定的变化。待敌在古代写法中为「待敌」。。
例句:
1. 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待敌。
2. 指挥官下令布置了严密的待敌阵地。
与待敌相关的组词有待命、待机、等待等。
与待敌近义词有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地。
与待敌反义词有主动进攻、主动出击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