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osely question] 追问;责问(诘问之下,他终于开口讲了事情的原委)
追问;责问。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蛊》:“证讯詰问,繫於枳温。”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钧 始虑其非,反覆詰问,但微笑不对。” 许地山 《缀网劳蛛》:“他底话意是要诘问她为什么变心。”
诘问(jié wè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动词,指以严厉或追问的态度进行盘问、责问,强调通过连续的提问追究真相或责任。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诘问指“追问;责问”,核心含义包含两层:
“诘”本义为“追问”,《说文解字》释为“问也”,后引申出“责问”义;“问”即询问。二字组合强化了追问的力度。
区别于中性词“询问”,“诘问”隐含质问者的强势态度,常见于严肃场合(如司法审讯、学术辩论)。《汉语大词典》例证其多用于“追究责任或真相”的语境。
词语 | 语义侧重 | 语气强度 | 典型场景 |
---|---|---|---|
诘问 | 严厉追问,追究责任 | 强 | 审讯、调查 |
质问 | 提出疑问要求解释 | 较强 | 辩论、问责 |
盘问 | 详细反复询问 | 中性 | 日常查询、核对 |
本释义综合权威辞书,结合语义演变与语用场景,力求精准反映“诘问”的书面语特征及使用规范。
“诘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é wèn(注意“诘”不读作“jí”),其核心含义为追问、责问或质问。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在儒家政治哲学中,“诘问”被用于探讨人性善恶的预设,强调通过追问建立伦理逻辑。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东周列国志》《汉书》等典籍。
鼇里夺尊白迭布白赖奔遁兵术笔疏伯理财制草履虫儳妇孱僮叱石成羊刺眼当铺登誉帝秦范读肺循环肤受之訴符徵甘之如饴高道公升骨科谷田衡抗换给幻象户尉谏喻解冠境况金柝九序可可豆良民邻里贸利帽子头秘缄溟色难必曩贤内妓噢休拚得蚍衃潜神羶荤声销迹灭世心庶伯四参索强似团伙宛骝谓谕五木无上将军黠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