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代战将的最高称号。《后汉书·灵帝纪》:“甲子,帝自称‘无上将军’,燿兵於 平乐观 。”《后汉书·滕抚传》:“ 凤 衣絳衣,带黑綬,称‘无上将军’。”
“无上将军”是古代中国军事领域的一个特殊称号,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无上将军”指汉代战将的最高称号,由“无上”(意为至高无上)和“将军”(军队统帅)组合而成,强调其地位与功绩的无可匹敌。这一称号常用于形容军事统帅的卓越成就或威名远扬。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记载:
三、使用场景
四、拼音与注音
补充说明
该称号在史书中出现频率较低,主要集中于东汉时期,且多与帝王或重要将领的自我标榜相关,体现了古代军事权威的象征意义。
"无上将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至高无上的统帅或最高地位的将领。
拆分部首:无(一)上(一)将(豆)军(冖耳)。
笔画:无(4画)上(3画)将(9画)军(6画)。
来源:《晋书·司马模传》中的记载,原文为“统御无上将军”。后来,人们简化了成语,仅保留“无上将军”这几个字。
繁体:無上將軍。
古时候汉字写法:无上将军。
例句:他被誉为无上将军,一手指挥了整个战局。
组词:无上统帅、将军之才、军事家。
近义词:无敌将军、无比统帅、至高指挥官。
反义词:无能将领、下等士兵、战败指挥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