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瑞;符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又於湖( 临平湖 )边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餘,刻‘作皇帝’字。於是改 天册 为 天璽 元年。 孙盛 以为 元皇 中兴之符徵,五湖之石瑞也。”
“符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ú zhēng,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符瑞;符兆
指象征吉祥或预示未来的自然现象或事物,常与古代祥瑞文化相关。例如《水经注》中记载的“临平湖石函”事件,石上刻有“作皇帝”字样,被视为帝王兴起的征兆。
词语结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提到,临平湖边发现刻字石函,被视为“元皇中兴之符徵”,即用自然现象预示政权更迭的合法性。
“符徵”指通过符号或自然现象预示吉凶、兴衰的象征,多见于历史文献与祥瑞文化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可参考《水经注》等古籍。
《符徵》这个词在汉语中表示象征、表示预示的意思。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符」和「徵」。
「符」这个字有六个笔画,它的部首是「竹」。在古代汉字中,它是用「⺮」字头来写的。作为一个单独的字,「符」表示签文、符咒等。在《說文解字》中它解释为「用竹简写的告示」。在《康熙字典》中,它的解释是「用竹條等製作的用具」。
「徵」这个字有九个笔画,它的部首是「彳」。在古代汉字中,它是用「益」字头来写的。作为一个单独的字,「徵」表示预兆、迹象。在《說文解字》中它解释为「示而應也」。在《康熙字典》中,它的解释是「来也,应也」。
「符徵」这个词的来源是古代祭祀时常常使用的一种仪式演奏乐曲。在古代的音乐演奏中,「符」表示乐曲的调式,「徵」表示乐曲的音律。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象征、预示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符徵」这个词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中,「符徵」这个词的写法也略有不同。以「符」的古字为例,它是由「⺮」和「付」这两个部分构成的。而「徵」的古字是由「⺶」和「彳」这两个部分构成的。
以下是「符徵」的一个例句:「这个符徵代表着好运即将到来。」
与「符徵」相关的组词有「符号」、「预兆」、「象征」等。而与「符徵」意义相反的词有「平庸」、「不寻常」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