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n] 即刁斗。军用铜器,三足一柄,白天用以烧饭,夜晚用以打更
朔气传金柝。——《乐府诗集·木兰诗》
即刁斗。古代军中夜间报更用器。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金柝夜击,和门昼扃。” 李善 注:“金,谓刁斗也。 衞宏 《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唐 孙逖 《夜到润州》诗:“城郭传金柝,閭阎闭緑州。” 清 钱谦益 《三良诗·高侍郎平仲》:“金柝不夜击,和门尝昼开。”
金柝是古代中国用于夜间报时和军事警戒的金属器具,属梆子类打击乐器。其名称由“金”(金属材质)与“柝”(梆子)组合而成,核心功能是通过敲击声传递时间信号或警示信息。以下是详细释义:
形制与功能
金柝以金属(多为铜或铁)制成,中空,形似木梆。夜间巡逻者敲击发声,用以报更或示警。《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代军中司夜所击之器”,强调其军事用途。《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说明其“形如木柝,以金属铸造,声音穿透力强,便于夜间传讯”。
词源考据
“柝”本指木质巡夜梆子(《说文解字》:“柝,判也,从木㡿声”),前缀“金”特指金属材质升级版,多见于秦汉后文献,如《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
军事象征
因常用于军营巡夜,金柝成为戍边生活的典型意象。如杜甫《夏夜叹》中“竟夕击金柝”,借其声象征战时肃穆氛围。
时间隐喻
在古诗文中,金柝声关联更漏刻度,暗喻时光流逝。如南朝乐府“金柝夜频惊”,以声写长夜将尽。
《乐府诗集·木兰诗》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为最著名用例,刻画北朝战场寒夜场景。郭茂倩注:“金柝即刁斗,昼炊夜击”,说明其兼具炊具与警器功能。
《周礼·夏官》
虽未直述“金柝”,但载有“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凡军事县壶以序聚柝”,可视为金柝制度雏形。
权威参考来源
“金柝”是古代军队中使用的多功能器具,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1. 基本定义
金柝(jīn tuò)又称“刁斗”,是一种三足一柄的金属制军用器具。白天用作炊具烧饭,夜间则敲击发声以报更巡夜,兼具实用与警戒功能。
2. 结构特点
3. 文学意象
在《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金柝指代夜间打更的声音,通过寒气传递更声的描写,烘托战场肃杀氛围。
其他相关说法
有学者认为“金”与“柝”可拆分理解:“金”指金属刁斗,“柝”指木制梆子(如《阳给事诔》中分述二者),但主流观点仍以整体器具为主。
权威文献佐证
《文选·颜延之》、卫宏《汉旧仪》及唐代孙逖诗中均有金柝的记载,印证其作为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符号。
哀诔百痒邦符贬膳殡殓鬓麋避怨搏髀箠掠春泽词腔打襇大璞不完大雅之堂电子邮箱额首称庆房产饭铺番异風車雨馬蜂趋蚁附凫雏頫听国表怳惑欢声讲武城兼葭倚玉检征齎盗粮嶻嶻击攻浸剂矜躁酒色天乐万令人作呕琳札陆径珞琭率时免丁旁推平在钳耳旗旗区囿去住森严壁垒试电笔尸骨霜寒水磨石铄金点玉树势倇娈伪服伟烈无啥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