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問的意思、诘問的詳細解釋
诘問的解釋
[closely question] 追問;責問(诘問之下,他終于開口講了事情的原委)
詳細解釋
追問;責問。 漢 焦贛 《易林·師之蠱》:“證訊詰問,繫於枳溫。”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 鈞 始慮其非,反覆詰問,但微笑不對。” 許地山 《綴網勞蛛》:“他底話意是要诘問她為什麼變心。”
詞語分解
- 诘的解釋 诘 (詰) é 追問:反诘。盤诘。诘究。 譴責,問罪:诘責。诘讓。诘難(刵 )。 诘 (詰) í 〔诘屈〕曲折。亦作“佶屈”。 〔诘屈聱牙〕(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诘朝( (詰)乷 )〕早晨,亦指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網絡擴展解釋
“诘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é wèn(注意“诘”不讀作“jí”),其核心含義為追問、責問或質問。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詞性:動詞。
- 釋義:通過追問、盤問的方式,對某件事進行嚴厲的責問或追究。通常帶有要求對方給出合理解釋的意圖,常見于正式或嚴肅的語境中。
- 例:
- 《東周列國志》中“莊公诘問來使”;
- 現代例句:“父親的诘問讓兒子無言以對”。
2. 詞源與演變
- 字形:“诘”由“言”(說話)和“吉”(假借表音)構成,甲骨文中的字形類似人張口說話狀,後簡化為“讠”旁。
- 本義:最初指“問”,後引申為帶有責難意味的追問,如“诘責”“诘難”。
3. 用法與語境
- 嚴肅質問: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如法律審訊、曆史文獻中的盤問(如《漢書》記載“吏诘問嘉”)。
- 情感色彩:隱含不滿或懷疑态度,如許地山《綴網勞蛛》中“诘問她為什麼變心”。
4. 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責問、質問、追問、诘責、非難。
- 反義詞:回答、解釋、陳述。
5. 擴展知識
在儒家政治哲學中,“诘問”被用于探讨人性善惡的預設,強調通過追問建立倫理邏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東周列國志》《漢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诘問的意思
诘問是指有意地質問、盤問他人,旨在得到真相或引發思考的行為。诘問常常帶有挑戰、追問或質疑的态度,用于質疑他人的言行、行為動機或觀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诘問的拆分部首為讠(讠字旁)和問(隹字底),總計有12畫。
來源
诘問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在古代用于文學作品中,以展示人物言辭的銳利和思辨能力。
繁體
诘問的繁體字為詰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诘問的寫法并不一定固定。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态演變,可能存在多種古代寫法。
例句
他一直诘問着我的動機,仿佛懷疑我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組詞
質疑、追問、詢問、盤問、反問
近義詞
質疑、追問、盤問
反義詞
回答、答複、相信、承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