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介恃的意思、介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介恃的解释

依凭;仗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以 陈国 之介恃大国,而陵虐於敝邑,寡君是以请请罪焉。” 杨伯峻 注:“介,因也。介恃犹言仗恃。”《宋书·夷蛮传·林邑国》:“ 林邑 介恃遐险,久稽王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介恃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需拆分字义并结合文献用例理解:

一、分释字义

    • 核心义为“凭借;依靠”(《汉语大词典》),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以陈国之介恃大国而陵虐于敝邑。”
    • 引申为“媒介”(《说文解字》:“介,画也”),表居中引介之意。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

    • 本义“依赖;倚仗”(《说文解字》:“恃,赖也”),如《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来源:《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二、复合词释义

“介恃”为同义复用结构,强调通过外物或他者作为倚仗,常见于先秦文献:

例证: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介恃楚众,以凭陵我敝邑。”

(释义:借楚国的兵力为倚仗,侵犯我国边境。)

来源:《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2009年。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十三经注疏》 引杜预注:“介,因也;恃,恃楚众也。” 印证“介恃”含“借势依附” 之义。
  2. 王力《古汉语字典》 将“介恃”归为“动词性复合词”,释为“凭藉外力以自恃”。

    来源:《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结论:

“介恃”属古汉语书面语,指通过外部力量(如他国势力、权位等)作为依靠或屏障,隐含被动依附关系,多见于先秦政治军事语境。现代汉语已罕用,但可溯至《左传》《诗经》等经典,其释义需依托传统训诂与权威辞书互证。

网络扩展解释

“介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è shì,其核心含义为依凭、仗恃,通常带有贬义色彩,指过度依赖他人或外部条件而缺乏自立能力。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左传》《宋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奥处北宗别帅尺短寸长赤虬綢缎春小麦淙灂单式编制订恨方寸地丰强孵化附就阜螽岗楼根拿共穗龟莼鼓谏还隐槐树歡声匠手笺探嘉向极界救饥坎儿井客途儖儳兰谱铃阁漫瀚调迷方迷宫咆哮西风被褐藏辉破野头凄风楚雨旗警日中必彗三日师保十六角饰正水珠书剑傥莽提倡听课头痛宛妙尾闾乌头马角浯屿下垂霄旰小家败气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