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地的意思、方寸地的详细解释
方寸地的解释
(1).一寸见方之地。极言地小。《新唐书·员半千传》:“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
(2).指心。《列子·仲尼》:“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於经传,却亦甚雅。”《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陶铁僧 叉大拇指不离方寸地道:‘告员外,实不敢相瞒,是有四五十钱,安在一箇去处。’”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只隔这重门,恐无术周知民隐;但凭方寸地,愿尔曹共体吾心。”
词语分解
- 方的解释 方 ā 四个角都是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阶印保!邸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方根。平方。开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边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区,地域:地方。
- 寸地的解释 犹寸土。 汉 贾谊 《上都输疏》:“及 秦 不能分人寸地,欲自有之。” 宋 苏轼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清 魏源 《北上杂诗》之四
网络扩展解释
“方寸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原意:指“一寸见方的地方”,形容极小的空间或地方(如物理上的狭小区域)。
- 引申义:借指“心”,即人的内心或心绪。例如《鹤林玉露》中提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此处的“方寸地”即指心。
2.出处与演变
- 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书中将“方寸地”与“心”关联。此外,《列子·仲尼》中也有类似表述,如“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进一步强化了与“心”的联系。
- 佛教渊源:部分资料提到其源自佛教,原指佛陀居住的极小空间,后引申为心灵层面的含义。
3.用法与语境
- 指代心绪:常用于描述内心状态,如“他毫无方寸地思念着她”。
- 比喻胸襟:也可形容人的胸襟狭窄或豁达,例如“方寸之地虚矣”暗指心境澄明。
4.相关成语与故事
- 近义词:“方寸之地”“弹丸之地”等,但后者更强调物理空间的狭小。
- 典故:三国时期徐庶因母亲被俘而“方寸乱矣”,此处的“方寸”即指心绪纷乱。
5.现代应用
- 文学创作:多用于诗词或散文中,赋予语言古典韵味,如“这方寸之地记录着女工的多彩瞬间”。
- 日常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常见于书面语或成语教学。
如需更完整的出处或例句,可参考《鹤林玉露》《列子》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方寸地》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个狭小的空间,比喻极其狭小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笔画:方寸地的部首是方字旁,总共有8个笔画。
来源:《方寸地》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运板桥边过。萧萧几叶风,送行车万余。荍草垂盈官道,青楼丹阁路。”其中的“荍草垂盈官道,青楼丹阁路”一句即指方寸地,形容走过的路途遥远而辛苦。
繁体字:方寸地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作「方寸地」。
例句:她的办公室是一个方寸地,但整洁而宽敞。
组词:方寸、方寸之地、方寸心、方寸不乱
近义词:方寸、一寸方、充盈、狭小之地
反义词:广阔地、宽敞地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