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之常职。《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四曰官常,以听官治。” 郑玄 注:“官常,谓各自领其官之常职。” 唐 崔嘏 《授崔璹给事中制》:“无忝官常,自貽公让。” 宋 苏轼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之二:“今乃以文字为官常,语言为职业。”
(2).指官职。 宋 王禹偁 《有怀戚二仲言同年》诗:“闻説去官常,悽悽返故乡。”
(3).官吏,官员。 宋 苏轼 《赐奉安神宗御容礼仪使吕大防口宣》:“汝卿祇率官常,往严像设。属此寒凝之候,眷言往返之劳。式示宠绥,特加优锡。”
(4).犹官规。 清 朱克敬 《暝庵杂识》卷二:“因办釐而旷误职守,既恐莫肃官常;因办釐而儕伍商民,更觉有乖治体。” ********* 《抗战以来·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严惩贪污,整饬官常。贪污横行,官常败坏,在今日已为公开的秘密。”
(5).指典册。《后汉书·马融传》:“亦方将刊禁臺之祕藏,发天府之官常,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 李贤 注:“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察羣吏之理。” 清 龚自珍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趋公既罢因览西郊形胜诗》之五:“宸游兼武备,大典在官常。”
“官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官之常职
指官员的常规职责或职务规范,源自《周礼·天官·大宰》中“以八灋治官府……四曰官常,以听官治”,强调官员需恪守本职。
官职或官员身份
可代指具体的官职或官员群体。例如宋代苏轼在《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中提到“以文字为官常”,即用“官常”指代官职。
官吏或官员
直接指代官员个体,如苏轼《赐奉安神宗御容礼仪使吕大防口宣》中“祇率官常”,意为率领官员。
官规或典章制度
部分文献中引申为官员应遵守的规则或典册,如《后汉书》提及“发天府之官常”,即指官方典章。
特殊语境下的负面含义
个别低权威性来源(如)提到“官常”可能暗指官员的腐败行为,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解释。
总结
“官常”的核心含义围绕官员职责与制度展开,具体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建议参考《周礼》《后汉书》等典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以获取更准确的释义。
《官常》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官员应该时刻保持廉洁正直、恪守本职,不贪图权力和私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廉政的重要词语。
《官常》这个词由“宀”和“常”两个字组成。其中,“宀”为上半部分的部首,表示与房屋、居住有关;“常”的笔画数为12画。
《官常》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宪问》中,其中提到“君子以文斗,不以武争。是故《官常思义》,不听怨张。”意思是官员应该通过文化修养和思考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武力争斗的方式。
《官常》这个词的繁体字为「官常」,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中文汉字的形状有很多变种,而《官常》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不同。具体的古代写法可能需要通过查阅古代文献才能确定。
1. 作为一名官员,他要时刻牢记《官常》,做一个廉洁公正的行政工作者。
2. 在国家的治理中,我们要不断推进依法治国,树立起《官常》的精神。
官清、官府、常理、常识等。
廉政、清廉、公正、正直等。
贪污、腐败、私利、不法等。
保揣宝护博投猜隙昌歜东第动字放让分背负戴害风好丑虹蜺阁晃漾荒远护谷虫悔咎惠声会议室护甲骄角鸱集股机绝惊才絶艳京曹局板罝兔诳诬老弱残兵冷面寒铁莨绸毛里求斯眇漫明沟名倾一时冥诛七颠八倒青莲冠情踪欺伪起支骑卒鹊驾屈招然蜜日堙月塞儒风三反赏会寺院速决战桐木鱼头盖骨畏栗瞎火鶱翥笑海枭骑谢功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