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朗的意思、外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朗的解释

谓聪明外露。《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彧 ﹞叔父 爽 ,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逸士传》:“或问 许子将 , 靖 与 爽 孰贤? 子将 曰:‘二人皆玉也, 慈明 外朗, 叔慈 内润。’”《南齐书·衡阳王道度传》:“ 宣帝 问二儿学业。 次宗 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内润,皆良璞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外在表现出的明朗、清透或高洁之态,常用于形容人的气质、仪态或自然景物的通透感。以下从字义、词义、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说文解字》释为“远也”,本指空间上的外部,引申为表露于外的、显而易见的特质。

    例:《庄子·秋水》“外化而内不化”,强调内外之别。

  2. 《玉篇》注“明也”,本义为光线充足、明亮,引申为清澈、通透、豁达的气质。

    例:《世说新语》“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喻人之风神清朗。


二、词义解析

“外朗”为并列结构,强调内外统一的明朗特质,具体可分两类:

  1. 形容人物风貌

    指仪容清朗、气度豁达,如:

    《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外朗。”

    (裴楷风度超逸,容貌仪态明朗清雅。)

  2. 描摹自然意境

    形容景物通透澄澈,如:

    谢灵运《山居赋》:“云岫外朗,天宇澄霁。”

    (云雾缭绕的山峰透出清朗,天空明净如洗。)


三、文化内涵

“外朗”承载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内外相济理念:


四、同义词辨析

词汇 侧重 示例
外朗 外在明朗通透 神姿高彻,风仪外朗
内润 内在温润涵养 渊默深稳,如玉内润
清标 品格清高脱俗 清标傲骨,不染尘俗

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释“外”“朗”本义。
  2. 《世说新语·容止》(南朝宋·刘义庆),载魏晋人物风仪典故。
  3. 《文心雕龙·风骨》(南朝梁·刘勰),论外在风神与内在气骨关系。
  4.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外朗”词条及书证。

(注:古籍原文可查阅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等权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外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含义,既可用于描述自然环境,也可用于人物品评。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外朗由“外”(外部)和“朗”(明亮、明朗)组成,字面意义为“外部明亮”。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

  1. 自然环境的明亮:形容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或景色清朗。例如“天朗气清”“阳光外朗”。
  2. 人物才智的外显:比喻人聪明外露、气质明朗,常与“内润”(内在温润)对举,强调内外兼修。例如“慈明外朗,叔慈内润”(《逸士传》)。

二、使用场景与文献例证

  1. 自然描写
    多用于诗词或写景文字,如曹植《洛神赋》中“丹唇外朗,皓齿内鲜”,以“外朗”形容唇色红润鲜明。

  2. 人物品评
    常见于历史典籍,如《南齐书》记载“其兄外朗,其弟内润”,借玉的质地比喻兄弟二人的才智与性情。宋代贺铸诗句“外朗内润连城珍”亦用此典。


三、延伸辨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辞海》《逸士传》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楚伯术参掌冲牀川境麤紃岱斗带过曲打破沙锅璺到底竳竳电容都梁香讹诈法方各支支龟毛兔角鼓脇后生可畏怀揣划木呼瓝呼弄糊突娇颦挤进静街进转君子国科拨垦除狼突狼牙须老百姓礌石离宴蛮府门教绵野摩敦捻土焚香配祭偏轨骞荡亲庙勤难权典却来山里红手镘水涔涔说证酸虀随任调停铁壁铜山通要晚节不保无火无述柙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