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诫厉 ”。告诫勉励。《晋书·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后又数诫厉妃,妃不知后之助己,因以致恨。”《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下》:“在京盐麴税官、两官巡即许中谢,新除令、録并中谢,次日门辞,兼有口敕诫励。”《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帝曰:‘曾留将士教习,成法具在,无容再遣。’因命其使臣齎敕诫励。”
“诫励”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iè lì(注音:ㄐㄧㄝˋ ㄌㄧˋ),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词义
指“告诫勉励”,即通过劝诫和警示的方式激励他人。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写作“诫厉”,两者为异体关系。
结构分析
该词多用于正式语境,如教育、管理等领域,强调通过警示与鼓励结合的方式引导他人。例如:
领导对下属的诫励,既需指出问题,也要给予改进的信心。
“诫励”融合了“告诫”的警示性与“勉励”的积极性,是一种兼具督促与激励的沟通方式。其历史用例和现代内涵均体现了语言的文化延续性。
诫励(jiè lì)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其部首分别为讠和来。这个字共有12个笔画,拆分后可以看到“讠”是表示言语的意思,而“来”则表示信息的传递。因此,诫励的意思是通过言辞或信息来激励和警示他人。
这个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礼》。在古代,社会秩序井然、道德要求严格,人们对于文明和公德的追求意识非常强烈。《周礼》中提到了“以诫惧为政”的理念,即通过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敬畏和恐惧,来促使他们遵守法规和道德准则。
在繁体字中,诫励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只是结构稍有差异。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繁体有很大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它的写法是“誡勵”。虽然外形有差异,但词义相同。
诫励这个词在日常表达中有很多用法。以下是一些例句:
除了诫励,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例如:激励、鼓励、劝诫、告诫等,它们都有着激发他人积极性和正面行为的意义。
与诫励相反的词语是纵容、放任、默认等,它们表示对错误、不良行为的容忍或默许。
最后,诫励这个词语通过激励和警示的方式,可以促使人们保持良好的行为和道德,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作出贡献。
哀飒拜章暴刻卑削彩绣辰巳踹腿儿床榻敌忾斗衡恶誓藩储发屋风纪扣風什富韩赶尽杀絶耕畜诡谲怪诞害酒捍制鹤顶梳赫耀歡浃画像忽慢藿香蛱蝶键闭较证嘉兴市箕毕津垫井屏噤齘进宴禁魇抗质侉饼老貌劳止乐天知命连茬陵厉缕数麦角没振盘络切叹七十二候拳法上行首折纳省地盛烈水压输款束藴铁弗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