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诫厉 ”。告诫勉励。《晋书·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后又数诫厉妃,妃不知后之助己,因以致恨。”《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下》:“在京盐麴税官、两官巡即许中谢,新除令、録并中谢,次日门辞,兼有口敕诫励。”《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帝曰:‘曾留将士教习,成法具在,无容再遣。’因命其使臣齎敕诫励。”
“诫励”是汉语中由“诫”与“励”构成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包含劝诫与勉励的双重作用。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诫”指以言辞或行为规劝,防止过失;“励”则为激发、鼓舞之意,两者结合形成“通过告诫与激励并行的方式引导行为”的语义。
从词性及用法分析,“诫励”属动词,多用于正式语境,例如古代官员对下属的训导(《后汉书·顺帝纪》记载:“刺史举所部,必以诫励为先”),或现代教育场景中师长对学生的教导方式。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标注为书面语,强调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引导促使对象进步。
权威典籍中,“诫励”常与“官吏”“生徒”等群体搭配使用,如《宋史·职官志》所述“诫励百官,激浊扬清”,体现其兼具约束与推动的复合功能。当代语言应用中,该词多出现在教育管理、组织行为学等专业领域,指代“规范行为准则与提升积极性并重”的管理策略。
“诫励”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iè lì(注音:ㄐㄧㄝˋ ㄌㄧˋ),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词义
指“告诫勉励”,即通过劝诫和警示的方式激励他人。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写作“诫厉”,两者为异体关系。
结构分析
该词多用于正式语境,如教育、管理等领域,强调通过警示与鼓励结合的方式引导他人。例如:
领导对下属的诫励,既需指出问题,也要给予改进的信心。
“诫励”融合了“告诫”的警示性与“勉励”的积极性,是一种兼具督促与激励的沟通方式。其历史用例和现代内涵均体现了语言的文化延续性。
爱日螯胶帮冬便敏边効比捕并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打总點滴蹎跌凋沦方夷给与裹见鼓下横徵苛役和习滑鬼黄芜呼嗟交乱浇靡籍略近乎机巧恳愤浪駡类次莲井麟趾殿六弦琵琶陋世乱无象剹流嫚秦靡侈命悭撇放迁善去恶悄无声息青圭亲生子女仁泽日分入火赴汤沈笃沈子似是而非四致松云肃驾袒免亲贪天之功天禄阁土崩鱼烂玩敌限米校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