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夷的意思、方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夷的解释

我国古时少数民族之一。《竹书纪年》卷上:“二年, 方夷 来宾。”《后汉书·东夷传序》:“夷有九种,曰 畎夷 、 于夷 、 方夷 、 黄夷 、 白夷 、 赤夷 、 玄夷 、 风夷 、 阳夷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夷是古代中国对东方少数民族或部落的称谓,属于“九夷”之一,具有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层次解析其含义:


一、字义溯源

  1. 《说文解字》释为“併船也”,本义指并行的船,引申为“方向”“地域”。在部族称谓中特指东方 方位,如《礼记·王制》:“东方曰夷。”

  2. 甲骨文象人负弓形,本义指东方善射的族群,后泛指华夏以外的民族。《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注疏明确将“夷”列为东方之族。


二、历史文献中的“方夷”

  1. 古籍记载
    • 《竹书纪年》载夏帝芬时期:“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 此处“方夷”位列九夷之一,是夏朝东方朝贡部族。
    • 《后汉书·东夷传》沿袭此说:“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 说明其作为东方族群的统称延续至汉代。
  2. 地理方位

    据《越绝书》考,“方夷”居地约在今山东半岛至淮河流域,属东夷分支,与“淮夷”“莱夷”等并存。


三、文化延伸

“方夷”一词承载早期华夏的方位政治观,体现“中原中心”的认知框架。古人以方位命名周边族群(如北狄、西戎),既含地理标识,亦暗寓文化差异。《尚书·禹贡》“岛夷皮服”孔颖达疏即强调此类命名源于“随俗而称”。


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竹书纪年·夏纪》(方诗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3. 范晔《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越绝书·吴地传》(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方夷”是古代汉语中用于指代特定少数民族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方夷”指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属于东夷族群的分支。该词最早见于《竹书纪年》记载:“(夏朝)二年,方夷来宾”,表明其早在夏朝便与中原有往来。

二、字词溯源

  1. 方:指方位概念中的“东方”,在周代特指中原以东的部族。
  2. 夷:原为古代对东方民族的泛称,《后汉书·东夷传序》将东夷细分为九种,方夷位列第三。

三、历史记载特征

四、现代应用
该词现已作为历史学术用语,主要用于研究先秦民族关系史。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文献中的“夷”具有特定时代语境,现代使用需注意避免歧义。

注:权威文献如《竹书纪年》《后汉书》的记载为词义核心依据,网络词条解释多源于此。

别人正在浏览...

梆梆硬暴戾驳彩步头産母痨嘲喧扯鸡駡狗床头人大月氏东海鲸波二范飞棹负局格五规略果脯颢汗赫煌亨路华盛互感昏旭简少肩吾见贻蕉红加油加醋结纳近俗计疏俊爽控驾馈答烙印类招陵侮露怯贸籴逆民牛蹄中鱼朋家黔驴技孤挈揽囚执三焦馓枝山岩伸谢綀布树恩岁节苏武传贪脏枉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无餍相辅而行祥气笑端逍遥巾锡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