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军中戮人之处。《左传·襄公十八年》:“其右 具丙 亦舍兵而缚 郭最 ,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后汉书·岑彭传》:“ 光武 知其谋,大怒,收 歆 置鼓下,将斩之。” 李贤 注:“中军将最尊,自执旗鼓。若置营,则立旗以为军门,并设鼓,戮人必於其下。” 唐 杜牧 《台城曲》之二:“ 王颁 兵势急,鼓下坐 蛮奴 。”
“鼓下”是古代军事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代军队中执行死刑的场所。因军队驻扎时,中军主将的旗鼓通常设立在军营核心位置,处决犯人时会在此处进行,故称“鼓下”。
唐代杜牧《台城曲》中“鼓下坐蛮奴”一句,借“鼓下”暗指战败者被处决的场景,说明该词在文学作品中的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文献细节,可参考《左传》《后汉书》等原始史料。
《鼓下》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将鼓放置在下面或底部。
《鼓下》这个词的部首是“鼓”,总共包含14个笔画。
《鼓下》这个词的来源非常明确,它来自于古代文献《左传》中的一篇记载。在这篇记载中,它是解释战国时期晋国叔向谐音译文的一个词语。
《鼓下》这个词的繁体字为「鼓下」。
在古代,汉字《鼓下》可写作「鼓下」。
1. 按照传统的演出方式,鼓下通常放置着几个大鼓。
2. 我们需要将鼓下的位置调整一下,以便演奏更加顺畅。
1. 鼓乐、鼓声、鼓点、鼓槌
2. 收下、放下、远下、高下
1. 鼓底、底下、底部
2. 鼓座、鼓基、鼓台
1. 鼓上、上面、上方
2. 鼓头、鼓面、鼓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