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 秘书监名。《周书·艺术传·姚最》:“ 世宗 盛聚学徒,校书於 麟趾殿 , 最 亦预为学士。”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臣职·秘监》:“ 北齐 有文林馆学士, 后周 有 麟趾殿 学士,皆掌著述。”
麟趾殿是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历史建筑专名,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麟趾"二字源自《诗经·周南·麟之趾》,以麒麟之足喻指仁厚有礼的德行。"殿"指古代宫殿建筑,组合后形成具有祥瑞寓意的建筑名称。
二、历史沿革 该词特指北周时期(557-581年)长安城内的重要文化建筑。据《周书·明帝纪》记载,北周明帝宇文毓在位期间(557-560年)设立麟趾殿,召集文学之士八千余人,校刊经史典籍。
三、文化象征 麟趾殿作为六朝时期官方学术机构,象征三重文化内涵:
四、文献佐证 唐代李延寿《北史·卷二十三》记载:"及周明帝即位,集公卿以下有文学者八十余人,於麟趾殿刊校经史。"印证其作为国家典籍整理中心的史实。宋代王应麟《玉海·宫室》亦载其建制沿革。
“麟趾殿”这一词语包含历史机构和成语寓意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机构性质与职能
麟趾殿是北周时期(557-581年)的官方学术机构,隶属于秘书监,主要负责校勘典籍、编撰著述,并聚集学者开展学术活动。例如《周书》记载,北周世宗曾在此组织大规模校书工作,姚最等学者参与其中。
历史沿革与影响
该机构与北齐的“文林馆”并称,成为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对后世秘书监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宋代叶廷珪在《海录碎事》中也提及麟趾殿学士的著述职能。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典籍记载及现代辞书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书》《海录碎事》等原始文献。
白蔑艇闭纵餔糜餐葩饮露呈纸逮坐倒指大熊猫繁生雰雰風宣贲信该摄干旌干校官式骨脉国丧泓邃化变虎喙贱价酒醉饭饱机械手科道两衙门唠唠叨叨灵牙利齿凛凓明荡荡民母民俗内瓤,内瓤儿凝练僻窵洽欢企祷杞国忧天情敌倾家败産请嘱弃损染绛日阳宂坌荣改桑菌少吃俭用少待十姓部落受进属草稾书院损弃讨饶头腾英通俗文学威制五阴乡下老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