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劫掠的意思、劫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劫掠的解释

(1) [plunder]∶抢劫

(2) [prey]∶掠夺

劫掠乡民

详细解释

亦作“刼掠”。亦作“刦掠”。1.抢劫;掠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过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 晋 杜预 注:“劫掠财物。” 唐 皎然 《诗式·三不同语意势》:“ 劗侯 务在匡佐,不暇采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刼掠。”《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诸川 吐蕃 兵马还来刼掠 沙州 。姧人探得事宜,星夜来报僕射。”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詗知 嵎 等于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 江 南草贼生发,刼掠平民子女、财物。”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们扼守住这个山口的目的,就是不让 凤山 这边和山那边的以劫掠老百姓为生活的坏军队的连成一气。” 冰心 《怀念老舍先生》:“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 北京 ,大肆劫掠。”

(2).指劫掠者。《宋书·孝义传·张进之》:“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 进之 门,輒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劫掠的汉语词典释义

劫掠(jié lüè)是一个动词,指通过暴力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或资源的行为,通常伴随武力威胁或破坏性行动。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劫掠”释义为“抢劫掠夺”,强调以暴力手段夺取财物。例如:“海盗劫掠商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官网介绍

  2.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用武力抢夺”,多用于描述战争、盗匪等群体性暴力掠夺行为。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官方出版物信息

二、语义分析与用法

三、历史与文学用例

  1. 《资治通鉴》:

    “倭寇劫掠东南沿海”,记载明代倭寇的暴力抢夺行为。

  2. 《水浒传》:

    部分情节描述绿林武装“劫掠官府粮草”,反映民间对暴力反抗的文学化书写。

四、法律与伦理定性

现代法律体系中,“劫掠”属严重刑事犯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应“抢劫罪”“抢夺罪”,最高可判死刑(如持械抢劫致人死亡)。国际法亦将战时劫掠平民行为列为战争罪(《日内瓦公约》)。

建议延伸阅读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社官方信息页为准。建议通过图书馆或正版电子资源查阅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劫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历史渊源

  1. 古代文献
    • 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欒盈过於周,周西鄙掠之”,晋代杜预注释为“劫掠财物”。
    • 唐代皎然《诗式》提到“公行刼掠”,反映该词在历史中的使用场景。

用法与例句


近义词与反义词


扩展说明

通过综合多个来源可见,“劫掠”强调暴力性与非法性,常见于历史事件或社会动荡的描述中。

别人正在浏览...

绷接不挠部星乘蜺错非觕疏灯轮兜裹范长江肥育风前残烛高节乖节官报官爵很石华宠槐蛾阍阀浑全混应滥应葭莩蹇缓燋然桀虐诫谕樛木九日炕枕课马匮生良莠不齐历史唯物主义龙皮罗者摸象乾瘦倾坠拳局麴钱入馆识力尸头受奬衰孄铁节鞭体味通动同文共规童子偷幸退味吐焰顽痹王官伯违质五色旗下才膝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