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税。酒户缴纳的税款。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今年七月后,於夏秋田苗上,每亩纳麴钱伍文足陌,一任造麴酒货卖,则是再增酒麴钱也。”《宋史·食货志下七》:“ 雍熙 初,以民多私酿,遂蠲其禁,其榷酤岁课如麴钱之制。”
“麴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税收名称,主要与酒类生产相关。以下是综合历史文献和词义考据的解释:
基本定义
麴钱指酒税,特指向酿酒户或酒类商品征收的税款。“麴”即酒曲,是酿酒的核心原料,因此以“麴”代指酒业税收。例如《宋史·食货志》提到“榷酤岁课如麴钱之制”,即酒类专卖税按麴钱的标准执行。
历史背景
宋代因民间私酿现象普遍,官府通过征收麴钱强化酒类专营。据《云麓漫钞》记载,北宋曾对农田每亩加收“麴钱伍文足陌”,将酒税与土地税结合,以增加财政收入。
相关延伸
需注意“麴钱”与“盐麴钱”的区别:后者是盐税与酒税的合称(如《梦溪笔谈》提及“盐麴钱”为夏秋两季杂税之一),属于复合税目。
制度演变
麴钱在宋代曾与其他税种合并简化,如庆历年间将盐麴钱等零散税项归并,以减少征税成本。
麴钱作为古代专项税,反映了酒业在古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征收方式与盐税、土地税等结合,是研究宋代财政制度的关键线索。
麴钱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用麴粮换取的货币。在古代,人们常用以一定数量的麴粮来换取金银等贵重物品,这就是麴钱的含义。
麴钱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金钅”和“钩钅”,部首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
麴钱共有12个笔画。
麴钱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麴钱作为贸易货币的使用情况。在古代,麴钱主要是指用麴粮兑换的金银。随着时间的推移,麴钱的用法逐渐演变,不仅仅是换取金银,还可以用来购买其他日常用品。
麴钱的繁体字为「麴錢」。
在古代,麴钱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其写法为「麹錢」,其中「麴」是酒曲的意思,表示酿酒所用的酵母。而「錢」表示金银钱币。
1. 在贸易中,他用麴钱换回了一些珍贵的古董。
2. 他利用麴钱购买了一只精良的马匹。
麴穀、麴制、麴黴、麴菌、麴塵
酒钱、费用、货币、金钱
物物交换、无代价、礼物、赠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