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童子的意思、童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童子的解释

(1) [child;lad]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详细解释

(1).儿童;未成年的男子。《仪礼·丧服》:“童子唯当室緦。” 郑玄 注:“童子,未冠之称。”《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他们劫财神,劫童子,劫观音,乃至明火抢劫。”

(2).古代指未成年的仆役。《仪礼·既夕礼》:“朔月,童子执帚却之,左手奉之。” 郑玄 注:“童子,隶子弟若内竖寺之属。”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青衣上 少室 ,童子向 蓬莱 。”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3).指童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年二十始娶,身犹童子。”

(4).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始于 唐 代。《旧唐书·宣宗纪》:“据礼部贡院见置科目,《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道举、明算、童子第九科。” 宋 王安石 《详定试卷》诗:“童子常夸作赋工,暮年羞悔有 扬雄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潘文恭公 试童子,日端坐试席,风度凝重。”参见“ 童子科 ”、“ 童子试 ”。

(5).瞳人;眼珠。童,通“ 瞳 ”。《汉书·项籍传赞》:“ 舜 盖重童子, 项羽 又重童子。” 颜师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晋书·文苑传·赵至》:“童子白黑分明,有 白起 之风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童子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础释义

  1. 未成年男子

    • 指未行冠礼(古代男子成年礼)的男孩,约12-20岁。古时以“童子”特指未成年的男性,如《论语·述而》载:“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童仆、书童

    • 古代贵族家庭中侍奉主人或伴读的未成年仆役。如《聊斋志异·促织》中“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的“童子”即指侍从。
    •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二、古汉语特殊用法

  1. 科举考生称谓

    • 明清时期称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为“童生”,通过县试后称“童子”。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
    •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宗教与神话中的灵体

    • 道教指仙童或炼丹侍者,如“金童玉女”;佛教亦用以称未受具足戒的小沙弥。
    • 来源:《宗教文化辞典》中华书局。

三、文化内涵延伸

四、现代用法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文献,未引用网页来源时以实体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童子”一词的含义可从多角度解析,综合历史文献、文化背景及民间信仰如下:

一、基本定义

  1. 未成年男性
    指未行冠礼的男性儿童,即古代15-20岁前未成年的男子。《仪礼·丧服》郑玄注“童子,未冠之称”,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均为此义。

  2. 科举术语
    明清时期科举中,未中秀才者无论年龄均称“童生”,如《聊斋志异·促织》“操童子业”即指备考科举。

二、宗教与神话含义

  1. 道教/民间信仰
    指神仙身边的仆役转世,分“天上童子”与“庙里童子”两类,与命理观念相关。

  2. 佛教概念
    特指菩萨,因菩萨无淫欲如孩童,故称“童子”(如文殊菩萨称“文殊童子”)。

三、其他引申义

四、文化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常象征纯洁(如《论语》童子歌谣)、忠诚(如《史记》商君传记载),兼具现实与象征双重意涵。

提示:民间命理分类(如)属地域性民俗解读,需理性看待。

别人正在浏览...

宝帚插关儿驰腾村汉大居正甸邑电影机钓师地符鼎富放析燔燎番头法无二门伏虎硌窝儿勾三搭四冠絻官婿顾慕合冬赫喧画心纸瓠羹回禀俭腹简泄焦乾焦油棘地警竦泾渭技勇老鼠礼宾立仗马寠人慢悖民编名行木杘内寄生锵金鸣玉潜濡默化青郭丧期失国仕女班头松涛宿火昙笼跳趯脱简晚会捖摩僞客文籍先生相欺消遣品螇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