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入馆的意思、入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入馆的解释

谓进入三馆供职。馆,三馆。 宋 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又以广文馆、太学馆、律学馆为三馆。 宋 阮阅 《诗话总龟·评论四》:“ 秦少游 始作 蔡州 教授,意谓朝夕便当入馆,步青云之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入馆"作为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现代应用两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义项解析

  1. 字面构成 "入"为会意字,甲骨文象尖头器具形,本义指进入;"馆"从食官声,原指接待宾客的房舍,引申为公共建筑。《说文解字》释"馆"为"客舍也",段玉裁注强调其"所以安宾客"的功能属性。

  2. 现代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两种解释: (1) 动宾结构:进入特定场馆,如"入馆参观需持有效证件"; (2) 入职机构:特指古代入职翰林院等文化机构,如唐宋时期的"入馆修史"制度。

二、语境化应用分析

  1. 空间维度 多用于文化场所场景,如图书馆入馆登记、博物馆入馆安检等场景,此时"馆"特指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建筑实体。例如高校图书馆常见"入馆须知"告示牌。

  2. 职官制度 《汉语大词典》特别标注历史语用:明清时期科举进士考选庶吉士后"入馆学习",此处的"馆"特指庶常馆,属翰林院下设的官员培训机构,见于《明史·选举志》的相关记载。

三、语义演变轨迹 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乃筑诸侯之馆"的客舍本义,到唐代刘知几《史通》"入馆者皆长其翘秀"的职官含义,再至现代汉语侧重空间进入的用法,体现了词汇随社会形态变迁产生的语义窄化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入馆”一词主要源于古代中国的官职制度,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进入「三馆」供职,这里的「馆」特指宋代中央文化机构。该词由“入”(进入)和“馆”(机构)构成,表达被选拔或任命到重要文化机构任职的含义。

二、历史背景中的「三馆」

  1. 宋初三馆:史馆(修史)、昭文馆(藏书)、集贤院(校书);
  2. 扩展三馆:后期包括广文馆(教育)、太学馆(最高学府)、律学馆(法律研究)。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文人学者获得朝廷重要职位,如宋代阮阅《诗话总龟》记载:“秦少游始作蔡州教授,意谓朝夕便当入馆,步青云之上”。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进入重要机构工作。

四、注意事项 根据现代文献记载,入馆时需遵守规定,如禁止携带危险物品、宣传品及宠物等。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旄贬弹禀覆弊幽慈目村甿钓奇的当订久要妒妇津敦辞奉止改步改玉公山寡将哈密瓜灏漫横行介士环主蕙的风回舟兴交零劫富济贫记功忘失机互精晃晃金箍就贡卷卷军犬君子行餽粮岚气老蚕作茧两立镣铫陵寝戾于路陂莽莽荡荡秘缄赔错千姿万态七步热饮洒兵塞色三揖森秀时铜手帕姊妹诵斥太社堂幅投间抵隙五库县佰乡服相忘仙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