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爵的意思、官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爵的解释

[official ranking and titular honors] 官职爵位

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红楼梦》

详细解释

(1).官职和爵位。《管子·七法》:“官爵不审,则姦吏胜。”《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驃骑,輒得官爵。” 宋 苏轼 《读<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二:“ 三郎 官爵如泥土,争唱 弘农 得宝歌。” 清 戴名世 《孑遗录》:“但吾众且十万餘,置之何地,而主之何人,餉从何出,而以何等官爵待吾也。”

(2).指给予官爵。《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帝每欲官爵 邓氏 ,后輒哀请谦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爵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官职与爵位结合的等级称谓体系,核心内涵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词源结构 "官"指代行政职务,如尚书、刺史等,体现具体职权;"爵"源于周代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代表贵族身份等级。二者合称始见于《管子·法法》:"官爵不审,则奸吏胜",强调官职与爵位的制度关联性。

二、历史演变 秦汉时期形成"二十等爵制",将爵位与军功挂钩,如《商君书·境内》记载斩敌首级可晋爵。唐代发展出九品三十阶的品爵对应体系,据《唐六典》记载,正一品官对应国公爵位,形成"职事官"与"勋爵"双轨制。

三、现代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官职爵位,古代表示官吏的等级和待遇"。《现代汉语词典》补充其"特指君主制国家中君主授予的等级称号"。

四、文化内涵 《周礼注疏》揭示"爵以驭贵"的制度设计,通过"官爵"实现"尊贤"与"序位"双重社会治理功能。在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第五回"官爵贯天京"的表述,体现其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文化意涵。


《管子》中华书局点校本 《商君书校注》商务印书馆 《唐六典》中华书局影印本 《汉语大词典》第七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官爵”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官爵指官职与爵位的结合体,既包含具体行政职务(官职),也涵盖贵族身份等级(爵位)。如《红楼梦》中的例子所示,官爵象征权力与社会地位,失去官爵可能连带危及性命。汉典将其定义为“官职爵位”,并补充了“给予官爵”的动词用法。

二、历史制度特征

  1. 等级制度核心:古代通过官爵确立官僚体系层级,如《管子·七法》强调“官爵不审,则姦吏胜”,说明其作为管理手段的重要性。
  2. 功勋奖励机制:《史记》记载卫将军旧部转投骠骑将军后“輒得官爵”,体现其作为战功酬劳的功能。
  3. 特权象征:拥有官爵者常享封地、俸禄等特权,苏轼诗句“三郎官爵如泥土”则暗讽官爵泛滥贬值现象。

三、社会功能

  1. 身份标识:牌坊常雕刻官爵信息以标榜家族地位。
  2. 政治交易工具:清代曾用官爵抵偿绅商对朝廷的经济支持,反映其作为资源交换媒介的作用。

四、延伸用法

在特定语境中,“官爵”可作动词使用,如《后汉书》记载皇帝欲“官爵邓氏”,即授予邓氏家族官职爵位。


如需深入了解具体朝代的官爵体系(如九品中正制、军功爵制等),建议查阅《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等专业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艾人安陵拜纳襃妲贲贲惝惘蠢头蠢脑贷恤吊国丁期地域斗牛场風棱風緼富给阁臣革带梗涩构患光出溜过更鼓柁厚施会觌昏家湔涤节省际会风云旌门荆南杞梓警务敬献开化科参乐儿雷出连编篱帐昧诡奈之何尼房俳文朴壹罢于奔命牵文勤慎丘八三台散文集审鞫耍猴儿蜀才数让椀珠窊樽物理量诬枉污浊闲强啸吒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