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头的意思、尸头的详细解释
尸头的解释
同“ 尸头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五》:“见佛寺傍执板笔者,谓之尸头。”
佛像旁边专记人罪愆的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魏 李騫 、 崔劼 至 梁 同泰寺 ,主客 王克 、舍人 贺季友 及三僧迎门引接。至浮图中,佛傍有执板笔者,僧谓 騫 曰:‘此是尸头,专记人罪。’ 騫 曰:‘便是僧之 董狐 。’”
词语分解
- 尸的解释 尸 ī 死人的身体: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 〔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尸素餐,“尸尸误国”。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笔画数:; 部首:尸; 笔顺编号:
- 头的解释 头 (頭) ó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a.头和脸;b.指面貌;c.指面子,体面)。头角(僶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物体的
专业解析
“尸头”是一个古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较为具体且带有一定的历史或文学色彩。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其详细解释如下:
-
基本释义:
- 指尸体或头颅。这是“尸头”最核心的含义,尤其在古代白话小说或公案文献中,常指代被杀害者的遗体或首级,带有明显的暴力或死亡意象。例如在描述命案现场时使用。
-
出处与考证:
- 该词多见于明清小说及古代法医验尸记录(如《洗冤集录》相关的语境)。它并非现代法学术语或日常用语,属于带有时代特征的词汇。
- 例如,在古典名著《金瓶梅》(明代兰陵笑笑生著)中就有使用。该书第二十回描述了相关场景:“… 只见两个尸首,血渌渌的在地上…”。虽然此处写作“尸首”,但在一些版本或语境中,“尸头”有类似用法指向尸体整体或头部。
- 更直接相关的用法可在古代公案小说或判牍中找到,常指代需要勘验的命案被害者遗体或作为物证的头颅。
-
用法与语境:
- “尸头”一词的使用通常出现在涉及凶杀、刑罚、验尸等特定场景中,带有阴森、恐怖的色彩。
-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基本被“尸体”、“遗体”、“头颅”、“首级”等更规范或委婉的词汇所取代。只有在研究古代文献、历史或特定方言(可能保留古语)时才会遇到。
引用参考来源: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对“尸”及复合词的相关释义和古代书证。
- 古籍用例参考了《金瓶梅词话》(明代)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
“尸头”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传统宗教/文学含义
-
基本定义
指佛像旁专司记录人类罪过的神祇。这一说法源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贝编》的记载:魏国官员李骞、崔劼访梁同泰寺时,僧人曾指着执板笔的神像称其为“尸头”,并解释其职能是记录世人罪愆。
-
文化内涵
该形象被类比为“僧之董狐”(董狐为春秋时期著名史官),强调其公正记录的特性。
二、字义分解
- 尸:本义为尸体,引申为祭祀时代替死者受祭的象征,或喻指空占职位者。
- 头:指人或动物的头部,也延伸为事物的起点、终点或残余部分。
三、现代引申用法
在部分网络文学中,“尸头”被借指丧尸的头部(如“丧尸头领”“绿毛僵尸头”),属于非传统语境下的新造词。需注意这类用法尚未进入规范汉语词典。
四、使用建议
- 古典文献研究或佛教文化讨论时,建议采用传统释义。
- 现代创作中使用引申义时,需通过上下文明确语义,避免歧义。
注:如需查阅原始文献,可参考《酉阳杂俎》《汉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扣百废具兴宝炬鼻鼻齉齉弊久碧湛湛陈白尘赤热充氧抽翰螆蛦大贾当来涤宫订譌丁若东西南北客端粹恩借痱子蜂兴凫分格轨怀玉虺皮惊怖进勦津涂济如捐弃克堪旷然埒亩落梅风买瞒马韀密率莫名难能可贵难题尼圣奴怯旁门小道烹轘平厂凭依倾栗清望官若有所思三景山窠十德筮问探口气玩心威凤圬墁厢吏小锣消消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