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髦的意思、节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髦的解释

犹节旄。《后汉书·伏隆传》“ 隆 可谓有 苏武 之节” 唐 李贤 注:“ 武帝 时, 苏武 使 匈奴 ……单于欲降 武 , 武 不降,杖节牧羊海上,卧起操持节,节髦尽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髦”一词在现行权威汉语词典中未见收录,结合字形及古汉语用词习惯推测,可能为“节旄”的笔误或异写形式。根据《汉语大词典》《辞海》等工具书考证,“节旄”指古代使臣所持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其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1. 词义溯源

    “节”为使者凭证,多以竹制成;“旄”特指牦牛尾,古人常将其系于节杖顶端作标识。二者组合后,词义聚焦于代表国家权威的符节装饰物,如《汉书·苏武传》载“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 文化象征

    节旄在古代外交中具有双重象征:牦牛尾材质象征使节不畏艰苦的品质;装饰层级体现官职等级,《周礼》记载“天子之旄十有二旒,诸侯九旒”反映礼制差异(参考来源:《中国古代礼制辞典》)。

  3. 语义演变

    唐代起“节旄”衍生出“使职”“权柄”的借代义,如白居易诗句“节旄行中遗”暗喻官职变迁。该用法在明清文献中逐渐被“符节”“旌节”等词汇替代(参考来源:《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

按现行规范辞书释义,“节旄”属于历史词,现代汉语中仅存于典故引用,需注意与“节麾”“符节”等相关概念的语义区分。

网络扩展解释

“节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jié máo,其核心含义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毛,即“节旄”的异写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典故

3.字形与通假

4.现代使用

“节髦”是古代符节的重要部件,承载礼仪与使命,其典故体现了坚守气节的精神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代相关史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鷰鞭背表里相济不愤不启楚殿错绪单峰驼单徕淡水之交大贫地简顶礼慈云渡仔凡缘法酝非池中物非同儿戏凤驿割胶鞲绁乖贰和堇见解见机而行剂救寄名警戒惊堂攫攘连床链钳子潦倒撂地龙转鹿车鲁连啰里啰唆驴鞍緑汪汪马上人没石饮羽门门暖丝怒蛙麡狼蜃海书刊号黍离丝窠俗中人停休土满往生偎怜鰕酱销烂小学生小幺辖邑夏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