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髦的意思、節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髦的解釋

猶節旄。《後漢書·伏隆傳》“ 隆 可謂有 蘇武 之節” 唐 李賢 注:“ 武帝 時, 蘇武 使 匈奴 ……單于欲降 武 , 武 不降,杖節牧羊海上,卧起操持節,節髦盡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髦”一詞在現行權威漢語詞典中未見收錄,結合字形及古漢語用詞習慣推測,可能為“節旄”的筆誤或異寫形式。根據《漢語大詞典》《辭海》等工具書考證,“節旄”指古代使臣所持符節上裝飾的牦牛尾,其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1. 詞義溯源

    “節”為使者憑證,多以竹制成;“旄”特指牦牛尾,古人常将其系于節杖頂端作标識。二者組合後,詞義聚焦于代表國家權威的符節裝飾物,如《漢書·蘇武傳》載“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2. 文化象征

    節旄在古代外交中具有雙重象征:牦牛尾材質象征使節不畏艱苦的品質;裝飾層級體現官職等級,《周禮》記載“天子之旄十有二旒,諸侯九旒”反映禮制差異(參考來源:《中國古代禮制辭典》)。

  3. 語義演變

    唐代起“節旄”衍生出“使職”“權柄”的借代義,如白居易詩句“節旄行中遺”暗喻官職變遷。該用法在明清文獻中逐漸被“符節”“旌節”等詞彙替代(參考來源:《漢語曆史詞彙學概要》)。

按現行規範辭書釋義,“節旄”屬于曆史詞,現代漢語中僅存于典故引用,需注意與“節麾”“符節”等相關概念的語義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

“節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jié máo,其核心含義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上裝飾的牦牛尾毛,即“節旄”的異寫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典故

3.字形與通假

4.現代使用

“節髦”是古代符節的重要部件,承載禮儀與使命,其典故體現了堅守氣節的精神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代相關史籍。

别人正在浏覽...

車殆馬煩成串吃儎單綫道師簦笠短接對不起對隙二人奪焚草逢掖賦頌谷稼漢文洪大宏揚嘉寵颉羹見憐鹼蓬浄侶靳巧金石可開禁苑黃久等袀袯可塑性雷然狸蟲旒綴馬超猛虎插翅名額怒色骈馬漂布青漣雀梅饒樂如入無人之境三從兄弟桑間三浴三釁生肩審見拾翠人順風使帆斯羅松木邃闼唾沫瓦碴兒挖耳當招宛雛未成一篑文場文衛遐代喜溜溜